-
京ICP备05006284号 管理员登陆
微信:Jcwswzw 邮箱:303765239@qq.com
王 大 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第十五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召开的日子,也是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王船山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日子,可谓双喜临门。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姓氏历史文化研究、特别是关注王姓的文化人,首先让我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我长期从事姓氏和家谱文化研究,研究王姓也是我的方向之一。从30多年前读研究生时开始,先后出版了6本关于王姓的书,也就是《中国古代家族与国家形态——以汉唐时期琅琊王氏为主的研究》(1999)、《中华姓氏通史·王姓》(2001)、《中华王氏通书·寻根旅游卷》(2012)、《中华姓氏通书·王姓》(署名达良,1993)、《百家姓寻根探秘·王》、(1994)、《周吴郑王:中国大姓寻根与取名》(1999),另外还发表了多篇文章,参加过全国各地的会议,也给很多部家谱作过序。目前作为教授在北京的一个大学里工作。回顾近30年的研究经历,结合这次大会的主题,我今天围绕王船山的家国情怀和王姓文化传承,从六个方面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第一,要了解王船山的家国情怀,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是什么。
所谓家国情怀,实际上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其中所说的“家”,也就是家庭,是人生开始的地方,也是一家人共同生活之地。“国”是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以“家”“国”为基础所形成的感情寄托和思想理念,便是家国情怀。这是最为基本的解释。如果从更为通俗意义上来谈家国情怀,一定程度上就是传统社会中所说的在家做孝子,出门爱国家,做到“孝”与“忠”,进而移孝作忠,爱国爱家。再如果进一步联系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发现在传统概念中,家庭与国家、个人与社会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传统社会中要把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怀融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这正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也就是说,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国家是家庭的延伸,要处理好个人与家庭、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顾炎武在《日知录》),具有《礼记》中所说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理想,范仲淹所说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岳阳楼记》),陆游所说的那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执着(《示儿》诗),林则徐所说的那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胸怀(《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具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上所说的这些都是情怀,也都是家国情怀。这些情怀都来自于“家”,进而由家及国,在今天的文化传承、社会建设中都具有积极、正面意义。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梦、中华民族精神要有效凝聚,都离不开弘扬家国情怀。这也是我今天在这场合专门来谈《王船山的家国情怀与王姓文化传承》的初衷。
可见,家国情怀是建立在个人道德行为基础上的一种情怀,也是由家及国的一种情怀。它要求按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在家孝顺父母,尊祖敬宗,进而以孝治家,修身齐家,然后才是由家及国,治国平天下。王船山的家国情怀,便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点。
第二,要知道王船山的家国情怀,还要了解他所在家族的来源和传承情况,这是影响他家国情怀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于王船山的家族来源,根据他所写的《家世节录》,及后来编修的家谱和其他文献记载(如民国二十九年手抄本《船山房谱草册》,《王船山年谱》等),说他的远祖出自太原王氏,元朝末年以前居住在江苏高邮邗(hán)沟打鱼村,有史可考的祖先是元末明初人王仲一。至于在王仲一以前,究竟怎样与太原王氏联系起来,或者怎样看待某些家谱中所说的“汉时雁门太守王昶之后”的历史,在他的家族于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始修的族谱,以及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续修、道光六年(1826年)三修、同治五年(1866年)四修、民国六年(1917年)五修的族谱中都缺乏详细资料,此后的不同说法仅可以作为参考。
王船山可考的先祖王仲一,也是从江苏高邮迁到湖南衡阳的始迁祖王成的父亲。王成在当年为何有这次迁徙,家谱说是因为元末的动乱和明初的因功受封。家谱还说,王仲一有兄弟九人,当元朝末年群雄并起反元时,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濠泗,王仲一率兄弟九人及乡人从高邮起兵响应,随朱元璋渡江北上,在辅佐朱元璋平定中原、统一全国的战争中立有汗马功劳,九人中有六人战死疆场,仅有他和二弟王仲二、三弟王仲三三人保全。明朝建立后,王仲一因功授以骁骑都尉、山东青州左卫正千户之职,王仲二任长沙卫指挥,王仲三任衡州卫指挥。此后,王仲一之子王成任昭武将军上都尉,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随明成祖南下,因在与建文帝余部作战中有功,被擢升衡州卫指挥佥事,后又升任衡州同知。由于有这样的缘故,王成便著籍为衡州(今衡阳)人,成为衡阳王氏的始迁祖。从他到王船山先后传10世,加上王仲一共11世,其间的直系传承依次是王仲一、王成、王全、王能、王纲、王震、王宁、王雍、王少峰、王朝聘、王船山。
由上可见,王船山的祖先实际上是在明代初年以军功起家的,因为有功于明朝而获得了功名,并因到衡阳做官的缘故而留在当地,繁衍发展成为衡阳王氏。家谱还记载其家族在王成之后,王成子王全、王全子王能都世袭都尉之职,王能长子王纲当初也袭都尉之职,后随都御史秦金平定郴州、韶州民乱,任中路总指挥,因有功晋升骠骑将军上护军,后又任昭勇将军上轻车都尉,官至江西都指挥佥事。他不仅武勇有将才,而且富翰墨文才,曾负责整修南岳庙,为时人所重。他有儿子王震,也袭世职为都尉,累迁昭武将军、骠骑将军、上护军、上轻车都尉、柳庆参将。也笃志儒学,曾与当时大学者庄昶一起探讨性命之旨。因此,家谱说王船山的祖先本来以武功显世,到王纲、王震父子时又重文教,家风从此得以转变,也为后来的王船山成为大学问家奠定了基础。
王震四个儿子,以长子王翰和第四子王宁最知名。王翰是当时大学者庄昶的门人,补郡文学,后世袭父职,累官都指挥使、上轻车都尉。王宁为庶出,以文墨儒业显,教授子弟为业。他也就是为王船山的高祖。此后,王宁生二子:长子王亨,字顺泉,为本郡文学廪生;次子王雍,隆庆四年(1570年)进士,初授武冈州学训,后迁江西南城县学谕。他也是王船山的曾祖。再之后,王雍生三子:王次峰、王少峰、王惟炳。少子王惟炳补郡为文学廪生,次子即王船山的祖父王少峰,以在乡村教书为业。王少峰三子:王朝聘、王廷聘、王家聘,都是本郡文学廪生。王朝聘即王船山的父亲,在三兄弟中最知名。
王朝聘(1570-1647),少时拜同乡伍定相为师,博览群书,精研天性物理,多有心得,以文学知名。后又访学天下,游学北雍,到过朱熹当年讲学的武夷山,还题字于壁,被后人称为“武夷先生”。但由于科场失利,两次参加乡试都只名列副榜,仅官迪功郎。后因清闲无所事事,他弃官回乡,隐居衡阳,专心著书立说、教授子弟,直到去世。王船山后来的名扬天下,很多是因为受了他这样的熏陶、教育和影响。王船山就是他的第三个儿子。
王朝聘除了第三个儿子王船山外,还有长子王介之、次子王参之,王船山本名王夫之,与两位兄长的字辈相同。这两位兄长中的长兄王介之,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与王船山同榜中举,明亡后隐居,年81岁去世。其夫人是明末思恩府同知欧阳炳孙女,生子王敝,为邑廪生。二兄王参之,恩贡生,生王敉、王致二子。王敉死于明末兵乱,王致早逝。王船山二子:王攽、王敔。王攽有六子:王夏,早逝;王生若,岁贡生;王生兹;王生苍,邑庠生,册名文园;王生蘧:册名大澍,邑庠生;王生万,早逝。王敔以明经候选训导,生王范、王荃二子。王荃,邑廪生。此后,王船山又有19个曾孙,39个玄孙、32个六世孙、41个七世孙,52个八世孙,如今(1991?)已繁衍14代(衡阳王氏第二十四世),大多仍居住在衡阳。
综上可知,王船山家族是一个兴起于元明之际的家族,在明朝早期以军功获得功名,此后世代都受到朝廷优待,担任不同官职;到五世祖王纲时开始重视文教,其家族也逐渐由军功和官宦世家转为文化世家。尤其是王船山高祖王宁“以文墨教子弟,起家儒素”,开始以儒学传家;曾祖王雍高中进士并担任教职;祖父王少峰以教书为业,父亲王朝聘博览群书,专心著书立说、教授子弟,都使王船山深受这样的家风熏陶、教育和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家族因为有功于明朝,也受益于明朝,与朝廷之间具有非同一般的感情,忠于大明王朝、对明朝怀有感恩之心是其不二的选择。王船山之所以能够以传道为己任、以经邦济世为抱负,怀有比起一般人更为特别的家国情怀事出有因。
第三,王船山的家国情怀,还受他所在家族的家风族风影响。
王船山出身在世代为官和诗书相传之家,这样的家庭环境对他的家国情怀的确不乏影响。在这样的家族中,还具有忠孝传家、忠介刚直、清廉自守等优良家风,同样也是影响王船山家国情怀的重要因素。
王船山家族的家风族风,最为核心的是忠孝家风,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又是对大明王朝的忠诚热爱。早在大明王朝建立时期,便有王船山鼻祖王仲一一代的贡献,王仲一兄弟九人中还有六人为国捐躯,为后人树立了舍生取义、痴心报国的典范,说他们家族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也不为过。此后直到明朝灭亡,王船山家族的人世代都有人为官为宦,为安定一方、传承优秀文化不断做出积极贡献。而自鼻祖王仲一以来的世代受恩于朝廷,也使王船山对朝廷有一种深厚的归属感、认同感。甚至到明朝灭亡之前,面对明末清初剧烈的社会变动,王船山父子兄弟都没有独善其身,而是慷慨赴险,为挽救大明王朝的倾覆而出生入死、奔走呼号,竭尽了自己全部的心力,这也是他们家族效忠大明王朝的家风族风的直接表现。
在明朝灭亡的前一年,也就是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船山的家乡衡阳发生了一件事情,直接表现了王船山家族的家风族风。这年冬天,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率领大军占领衡阳,由于事出突然,王船山全家都未能来得及躲避。结果,王船山父亲王朝聘作为地方乡绅的代表首先被抓,农民军还打算以他为质,招降均有功名的王氏父子,“挟质以召伯父与亡考”,“设伪官招降士绅”。在这时,王朝聘表现了效忠明朝的气节,说“安能以七十老人,俛仰求活”,随后“欲自裁”,表现出《孝经》所说的“君臣之义也”,宁愿牺牲自己而成就君臣人伦,做明朝的忠臣。在他影响下,王船山与长兄王介之都要以身代父,“介之投潭水自誓。夫之匿兄,自以重创见贼,得俱免”。这是说兄弟二人争相以自残的方式搭救父亲,是“孝”的表现。父子三人这种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忠”与“孝”,完全是发自本性,无疑是他的家族长期浸染的家风影响的结果。父子三人的做法最后也感动了农民军,让他们一起离开,他们君臣、父子的身份和名节都得以保全。关于这点,正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意思是说,“忠”与“孝”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要发自内心地做到这些,无论是王朝聘的宁愿自杀而保全名节、还是王船山兄弟的争相以身代父,都是既忠且孝的表现,也是“移孝作忠”的典范,无亏于其家族的忠孝家风,也表现了他们杰出的家国情怀。
对王船山产生影响的除忠孝家风外,还有忠介刚直、清廉自守、诗书传家家风。王船山祖先治家以严厉知名,祖父王少峰“严威,一笑不假,小不惬意,则长跽(jì,跪坐)终日,颜不霁不敢起”。王船山父亲王朝聘对儿子、兄弟都同样严厉。儿子们为子本来堪称楷模,“淳至无大过失,时或以小节违意旨”,王朝聘“不急加诘谪,唯正色不与语,问亦不答……如此旬余,必待真耻内动,流涕求改,而后谴诃得施”。王朝聘三弟王家聘本来“才性旷达,颇事嬉游”,但怕他怕的“如严父,而终不以辞色相诘诫”。这种严厉其实是一种家教,它并不是一味的苛责,而是严格教育与温馨启发劝导双管并下,与《孝经》中所说的“君亲临之,厚莫重焉”相同,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严是爱”。在这种家风影响下,父亲对于子女既像威严的君主,又有为父的亲情,恩情最为厚重,是严父也是慈父。也只有在这样家风影响下的家族中,才会成长出王船山这样深具家国情怀的杰出人物。
第四,在王船山的个人经历中,时时处处可见他的家国情怀。
由上可见,王船山出身在家乡衡阳有一定影响力的官宦世家,家族兴起于明代并忠于大明王朝。这样的家族背景决定了他对自己的身份特别在意,对明朝怀有无限的感恩之心,在家国情怀方面也比一般人有更多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带着这种情怀身体力行。
王船山(1619-1692)本名王夫之,因晚年隐居在家乡衡阳的石船山下而被后世尊称为船山先生。他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4岁进私塾,14岁中秀才,24岁参加乡试中举。如果不是因为两年后发生了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清军趁火打劫入关等一系列的事变,他本可以像他的祖先那样考取进士功名,进而获得一官半职,终老一生。但明末突然而来的社会动荡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而他的父母妻子、兄弟子侄也都有人死于动乱之中,使他真正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楚。但在他心中,始终保持着他的情怀,真正做到了“孝”与“忠”,完全彻底实现了他的人生抱负。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看。
首先看他的“孝”。仅举一例,也就是前述他的父亲王朝聘被张献忠农民军所抓时,他不仅与兄长王介之争相以身代父,还用自残的方式“匿兄,自以重创见贼”。这种做法,以身代父是“孝”,自残匿兄是“悌”,都是出自本能的大爱,完全是一种典型的情怀。
再看他的“忠”。明朝的灭亡让他集丧权之悲、君父之仇、民族之恨积于一身,也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悲苦、孤独却又始终恪守气节、坚忍不屈的人。有人甚至把他与汉代的苏武相比,认为他们有些类似。他们都把对生命的需要降至最低,却始终守护着心中的那份信念,任凭千辛万苦也不动摇。但苏武比王船山还幸运一些,因为他心中还有能够回到汉朝的希望。而王船山则没有这样的幸运,他具有的是国破家亡的苦痛和再也回不到过去的绝望。
崇祯十七年(1644年)4月,李自成大军攻陷北京,崇祯自缢于景山,明朝灭亡。6月,清军进入北京并建立清朝。两年后的11 月,王船山的妻子因其父母兄弟死于战乱悲痛过度而去世。又一年,清军进入湖南,王船山二兄王参之、叔父王廷聘、父亲王朝聘先后在8、10 、11 月忧愤成疾去世。三年后,王船山的母亲亡故。另外,王船山的二兄王参之之子王敉也死于明末兵乱。可见,在明亡后的五六年中,王船山一家先后有多人死于战乱,是切切实实的国破家亡,这种突然而来的社会动荡彻底改变了王船山家族每个人的命运。
面对国破家亡的历史变故,的确使王船山“创巨痛深”(梁启超),使他受到“一次极其巨大的刺激”(萧萐(shà)父),所经受的这个痛也是事先没有任何准备的思想灵魂的受苦。强烈的痛与怒、悲与愤,是一种不甘心、不接受的顽强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当他听到明朝灭亡的消息后“数日不食”,作《悲愤诗》一百韵痛哭大明王朝的灭亡。家国罹难,亲人接连逝去,使他一直处在悲愤之中,在经历了短暂的迷茫苦痛之后,他协助南明王朝抗清,亲自组织和领导武装抗清复明斗争。后来抗清失败,南明政权灭亡,有人劝他“送旧已毕,初服宜变,可以出游”,他断然拒绝,回答“某虽冗散微臣,无足重轻,业已出身事主,不得更忘所事。茹荼饮蘖,吾自安之,不安者不忍出也”。由于誓不降清,他被清廷四处侦缉,不得不藏身于深山老林之中,但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从未向清政府屈服。他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典托志,反对剃发降清,穿着大明衣冠,遵守君臣伦理,宣示气节;又用后半生四十多年的时间,用自己的笔为民族的复兴而发愤著述,写出了100多部、400余卷、800余万字的手稿,被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实际上也都是在以笔为枪。他在这些书中全面解读经典,重新诠释传统文化,整理总结了一份最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试图为民族国家开出一片新天地,成为一位极有气节的民族志士,表现出了大无畏地献身精神与探索精神,这无疑也是他最宝贵的爱国情怀。
可见,从王船山的个人经历看,他自始至终有一颗为国家存亡、民族危机的忧虑感,有中华传统文化沦丧的危机感,由此还养成了担当起拯救华夏文明的历史责任的使命感。本来,他在明末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明朝的士,南明接续大明,他出仕南明为行人,官职虽然不大,但也是明臣。南明灭亡,他坚守道义,再不出仕。清政权日渐巩固,他作为明遗民,仍打着“死节”旗号不改初心,不做“贰臣”,保全了自己的名节。甚至直到晚年乃至临去世前,仍对都对遁迹乡里、老死林泉心有不甘,在所写诗文中一再表达济世之志。当画家刘思为他画像时,他还通过所写《鹧鸪天》表达壮心不已的情怀,为世人留下了那句“铅华未落君还在,我自从天乞活埋”千古绝唱,从中可见他誓与清廷不共戴天、孤苦顽强拼搏到底的不屈气概,而他忠于明朝的家国情怀也昭然若揭。临去世前又为自己写下绝笔,“荒郊三径绝,亡国一臣孤。霜雪留双鬓,飘零忆五湖。差是酬清夜,人间一字无”,从“三径绝”“一臣孤”“留双鬓”“一字无”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用词可见他并无隐者之心。另外,他生前还自题墓铭,说“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同样表明他具有孤忠持守的家国伦理和匡复道学的士大夫情怀。正如同他所尊崇的张载一样,始终怀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信念,不忘士大夫的责任和担当,而这正是他责任和担当。
第五,王船山作为杰出思想家,思想中也有许多关于家国情怀的论述。
王船山本明末“经生”,自幼熟读代表传统文化精华的经典之作,又通晓历代兴亡的历史,从而形成了他对自己民族文化价值具有一种深深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他作为思想家,对儒家传统的“修身”“格物致知”做出新的阐释,强调理性认识的指导作用和“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在家国变迁中形成了特殊的思想主张,使家国情怀具有了更加积极务实的理性特点。
回顾王船山的治学历程可知,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精神,以研究“六经”开始他的治学之路,进而重新解读经典,后来又在此基础上研究历代兴亡的历史,特别是总结明朝兴亡的教训,“以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倚伏之原”(王船山之子王敔语),提出了要复兴实学,从而使其学问带有强烈的现实性,从中也可见他强烈的家国情怀。
王船山思想中的家国情怀,主要是他的忧国忧民。他用“屏迹幽居”时以整整40余年的生命,展开了对明王朝之所以覆灭的历史原因的追寻,“哀其所败,原其所剧”,要寻找被颠覆灭亡的历史根源。在他晚年完成的《读通鉴论》与《宋论》中,深入研究了历代朝廷兴亡的历史,总结出明王朝灭亡有三大历史教训:
一是因为漠视民生引起农民起义。他从亲身经历中感受到,明朝灭亡的原因首先是亡于农民起义,其次才是亡于趁火打劫的满清。而农民的农民起义的原因又因为生计出了问题,由于豪强兼并而导致贫富不均,农民不堪忍受才引起社会动荡。他在思想中反对豪强兼并,主张“以夫计赋役,而不更求之地”,“轻自耕之赋,而佃耕者倍之”,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切,富含人文主义的道德关怀。谭嗣同称赞他是“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是恰如其分的。
二是专制腐败激化社会矛盾。王船山认为明太祖进一步强化专制集权,废宰相,使内阁、六部皆无实权,由皇帝主宰一切,这种专制与之前各朝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以天下私一人”“以一人疑天下”的“私天下”、 家天下专制制度,是一种注定要排斥好人而任用坏人的制度,导致君王极端自私自利,荼毒生民,危及民族国家安危,最终灭亡是其必然结果。尤其是他亲眼看到了南明政权在清兵追杀的环境下仍然勾心斗角、互相厮杀,使他痛定思痛,悟出“天下非一姓之私”的道理。明王朝的这种制度性腐败,是导致明朝灭亡重要根源。只有废除专制制度,以天下为公,才能解决问题。
三是他认为清议误国,实学才能兴邦。晚明学风崇尚空谈清议,遇到政治危机、民族危难束手无策。为加以改变,他反对空谈,主张实学,“知而不行,犹无知也”“君子之道,力行而已”,倡导学以致用的务实精神,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造福社会、百姓。加上他亲自参加抗清斗争,关注人民疾苦,治学关注国计民生,实际上是亲自实践了他自己的主张。
总之,王船山面对王朝更替、生死、气节、进退等现实问题,表现了孤忠持守、匡复道学的士大夫情怀,进而引发其学术反思、追问和总结,在出逃现实政治之时转向追求文化生命,时刻不忘士大夫的责任和使命,这也正是他伟大的担当精神。
第六,王船山的家国情怀在今天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王家人要做好多方面的传承。
王船山作为王姓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家国情怀仅是他历史贡献的一个方面。仅就这一个方面而言,他的家国情怀首先形成于他的家庭内部,家庭是他这一情怀成长的沃土。同时,这一情怀又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个人、家庭、国家联系在一起,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合在一起,兼顾了小家与国家,个人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这也是把对家的情意凝聚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具有了突出的使命自觉。他的家国情怀还对自己国家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展现了他对非国家的理想追求。在今天,我们要切实传扬他的忠孝爱国、坚韧不拔、先忧后乐的伟大美德和英雄气概,加强自身修养,建设好自己的小家,进而由家及国,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积极贡献。正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家之本在身”,“国之本在家”,四书中的《大学》强调“家齐而后国洽”,都是在把个人、家与国紧密相连在一起,使传统道德伦理在家庭中得以实践并走向现代,具备应有的家国情怀,使它发挥丰富家庭生活、协调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培养子女健全人格和素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现在要践行“中国梦”,首先要把家庭这一“社会的基本细胞”和“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建设得幸福美满,通过“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而与国家血脉相连。只有家庭和谐、幸福美满,才能为国家建设奠定基础。同时,从另一个方面看,“天下之本在国”,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根基在于家国情怀。需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具备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同,进而形成亲和力、吸引力和向心力。只有具备了家国情怀,才会有了爱国的理由。每个人如果都能做到恪?氐赖隆⒆窦褪胤ā⒂掠诘5薄⒗钟诜钕住⒁怨佟⑽狻⑷劝推剑阋彩蔷哂辛诵率贝募夜榛场S辛思夜榛常突嵊屑彝サ那浊槲屡业淖院廊僖褡宓淖郧坎幌ⅲ死嗟暮推椒⒄埂?/span>
在今天,要传承王船山的家国情怀,对王船山专业委员会来说,便是要进行依法建设,借以开展多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这一专业委员会是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分支机构,在现在的环境下成立不易,应加倍珍惜。对此,首先要做到提高认识,认识到成立研究会和开展相关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从事这种活动有助于王船山的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在上个月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的一个目标便是要建成文化强国。把王船山专业委员会办好,也是为建成文化强国做贡献,这是不难理解的。
其次,要办好王船山专业委员会,还要做到依法办会。今天成立的专业委员会是通过申报并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合法组织,今天还召开成立大会,这就是依法成立,迈出了依法办会的第一步。以后以这一名义开展的任何活动都要依法,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只做法律允许的事情,遵照文化与民政部门有关社会团体组织的规定,依法开展活动,这也就是依法办会。所以,依法办会、依法活动都是大事,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最后,要办好王船山专业委员会,更要做好对王船山文化的研究。研究文化特别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提倡和强调的,要增强文化自信、建成文化强国离不开对王船山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何况与王船山相关的文化博大精深,研究工作没有止境。要开展对王船山文化的全方位研究,只有加强研究才能更好的做好传承。要以“竭泽而渔”的毅力收集各种文献资料、文物资料、古迹资料,并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研究王船山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具有当代意义的文化精神、优良家风、家族传统;研究与王船山相关的重要家谱、族谱,研究他和祖先们的高尚品德、丰功伟绩、至理名言,不断推出有分量、有价值、有说服力、经得起检验的新成果,开辟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只有深入研究、传承、弘扬优秀的王船山文化,才能更好的做好文化传承,王船山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得以展示,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王船山文化精神才能得到弘扬,文化自信才能借以进一步增强。同时,深入研究王船山文化还有助于增强王姓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凝聚力、向心力,树立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确立文化自尊、自立,增强族人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以上由于时间关系,我围绕王船山的家国情怀和王姓文化传承这一大会主题,与大家分享了我的一些基本思考,其中的一些提法不一定很成熟,仅供大家参考、批评指正。
最后,让我祝福王船山专业委员会有更大的发展,祝福各位宗亲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谢谢
京ICP备05006284号 管理员登陆
微信:Jcwswzw 邮箱:303765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