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墨飘香 > 详细内容
中华王氏通书"寻根旅游卷 王大良 王成 编著
发布时间:2012/5/25  阅读次数:6945  字体大小: 【】 【】【
中华王氏通书"寻根旅游卷  王大良    王成  编著

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大良    男,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教授。主要从事姓名民俗研究,已出版相关著作50余种,发表论文近百篇。与王姓有关的成果有《中华姓氏通书·王姓》(署名达良)、《中华姓氏通史·王姓》、《百家姓寻根探秘·王》、《周吴郑王:中国大姓寻根与取名》、《中国古代家族与国家形态——以汉唐时期琅邪王氏为主的研究》等,现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工作。
王    成    男,兽医史博士(在读),副教授、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中兽医技术推广和畜牧兽医史研究,兼事中华姓氏文化、家谱族谱文化、文昌文化、苗族文化、农业历史地域文化,兼任四川省历史学会中华姓氏文化学分会会长、四川省民族研究会苗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农林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西南地区中兽医学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畜牧兽医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现任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史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四川省筠连县人民政府《筠连县志》副总编、筠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内  容  提  要
王姓是我国一个数一数二的大姓,历史悠久,族大人多,分布广泛。历史上由于大多是帝王诸侯的王子王孙,所以才以王为姓。在其众多来源中,以出自周灵王太子晋的后代最多,此外还有“妫姓王”、“子姓王”、“虏姓王”等。今天,除汉族外,满、蒙、回、藏、苗、瑶、彝、水、壮、黎、佤、羌、朝鲜、布依、土家、高山、基诺、仡佬、傈僳、拉祜、纳西、景颇、普米、德昂、哈尼、撒拉、保安、东乡、阿昌、锡伯、达斡尔等30多个民族都有王姓。在发展中,王姓还创造了辉煌的家族文化,诞生了无数政治名人、文学名人、艺术名人、科技名人,其名人数量居全国第一位。难怪有人说:“王氏,天子之裔也。……以其所出既多,故王氏之族最为蕃盛云。”本书带领读者追寻王姓起源之本、文化之源、古迹之根,为海内外王姓人勾画了寻根问祖、旅游观光的基本蓝图,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雅俗共赏、图文并茂的文化大观图书,适合广大姓名学爱好者和寻根旅游者阅读。

前      言
王姓是我国最重要的姓氏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个中华大姓。早在我国最早的原始刻划符号里,就有像斧头一样的图形,代表着使用者的权威,这也是“王”字的本义。由于“王”是原始部落中最为重要的人物,是部落首领,也即后来所说的“王”。后来,从商周时期开始,王又是最高统治者专有称谓,表示君主身份。对此,如《尔雅·释诂》说:“王,君也”。《六书故·疑》:“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王。秦有天下,遂自尊为皇帝。汉有天下,因秦制称帝,封同姓为王,名始乱矣。”《书·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叁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故王者必法天,以大仁复育万物,既化而生之,又养而成之。”许慎《说文解字》:“一贯三为王,凡王之属皆从王。王,天下所归也。”上述这些解释,各自视角,结论并不一致,但却有一点相通,即“王”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威。
这便是王姓人姓氏的汉字来源由笔者编著的《中华姓氏通史·王姓》,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王姓研究著作在姓氏出现以后的发展中,王姓成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姓。早在先秦时期,黄帝、虞舜以及商周诸王的后裔纷纷以王为姓。其后,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多支改入王姓,从而构成王姓的众多来源。从唐宋时期开始,历代史家根据王姓的不同来源,把它分为姬姓之王、妫姓之王、子姓之王、夷姓之王等;又根据其居住地区不同,把它分为太原之王、琅邪之王、北海之王、陈留之王等;还根据其堂号不同,把它分为乌衣之王、马蕃之王、开闽之王、三槐之王等,真可谓枝繁叶茂,来源众多。仅从源流上看,王姓中的一些人出自姬姓,发源地在琅琊(山东临沂);另一些人出自子姓,是商朝比干之后;还有一些出自姜姓,是齐国国君的后代;再有一些人出自少数民族,例如匈奴休屠王之后,就改姓了王姓。由于大多是帝王诸侯的王子王孙,所以才以王为姓。在这些众多来源中,以出自姬姓的王姓人最多,他们都自认是东周灵王太子晋的后代。至于其他支派,也大抵都是“天子之裔也。所出不一:有姬姓之王,有妫姓之王,有子姓之王,有虏姓之王。若琅邪、太原之王,则曰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恭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若北京、河间之王,则曰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于)魏,后分晋为诸侯。至王假,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时人号曰‘王家’。或言:魏至昭王彤,生无忌,封信陵君。信陵君生间忧。间忧生卑子。秦灭魏,卑子逃于泰山。汉高帝名为中涓,封兰陵侯。时人以其王族也,谓之‘王家’。此皆姬姓之王也;出于北海、陈留者,则曰舜之后也。其先,齐诸田,为秦所灭,齐人号为‘王家’,此妫姓之王也;出于汲郡者,则曰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也;出于河南者,则为可频氏;出于冯翊者,则为钳耳氏所改,出于营州者,本高丽;出于安东者,本阿布思。此皆虏姓之王也。”又金时完颜氏,汉姓曰“王”,此出自女真族;元代王,或本为耶律氏,避难江西,改姓王,此王出自契丹族。明赐元人姓名:默色特穆尔叫王麟,阿达纳叫王义,音济布哈叫王忠,奈曼岱叫王存礼,呼顺叫王彪,此诸王则出自蒙古族。又,或为其他氏族、家族所改:五代王镕,本是回纥后裔,为王武陵养子;王殷,本姓蒋,为王重盈养子;王都,本姓刘,为王处直养子;王宗结,本姓甘,为王健养子。都改从王姓。则此诸王或出自回纥族、或为蒋、刘、甘等姓所改。又,或称:燕王丹之玄孙嘉,王莽时献符命,赐姓王;同样,隋末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改而为王姓;五代时王保义,即刘去非,“冒姓”为王。又,清代满洲八旗姓完颜、伊喇等氏,或改为王姓。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王姓仅表示血统来源的郡望堂号就有142个,在百家姓中大约是最多的,其中如三槐、琅邪、太原、北海、陈留等都很有影响。难怪宋代史学家郑樵要说:“王氏,天子之裔也。以其所出既多,故王氏之族最为蕃盛云。”今天,除汉族外,满、蒙、回、藏、苗、瑶、彝、水、壮、黎、佤、羌、朝鲜、布依、土家、高山、基诺、仡佬、傈僳、拉祜、纳西、景颇、普米、德昂、哈尼、撒拉、保安、东乡、阿昌、锡伯、达斡尔等30多个民族也都有王姓。
从王姓在历史上的发展沿革可以看出,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王姓便是当时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当时不仅有琅邪王氏称雄于东晋南朝,而且还有太原王氏雄据北方。到隋唐时期,王姓更是天下著名姓族。当时人喜欢把影响最大的五大姓并称,即崔、卢、李、郑、王,王姓不仅名列其中,并且还认为是一个银质金饰的著名姓氏。至唐朝末年,更有王审知和王建分别在八闽和巴蜀封邦建国,使王姓有了新的发展。从此以后,王姓作为天下著名大姓的地位便确立下来,以至到今天,其地位仍是无可替代。
王姓还一向被认为是我国数一数二的大姓,也是海外华人中人数较多的一个姓氏。近年的人口统计资料表明,王姓人口一直高居百家姓榜首。如1977年,历史学者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氏的论文,提出了他自己关于华人大姓的看法,认为根据人数多少的不同,大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的十大姓氏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约占华人人口的40%。第二个层次的十大姓氏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的10%。第三个层次的十个大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后来,关于我国大姓的说法还有很多,但大抵都是以人口多少相区分的。而在民间一提起大姓,所流传的依然是传统的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有两个,即“张王李赵遍地刘”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但不论是哪一种说法,王姓都在其中,并且基本都处在显著位置,其特殊性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1987年5月3日,《人民日报》公布了一个中国新的百姓顺序,王姓被排在第二位,证明那时的王姓人还不是全国最多。后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1992年对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抽样统计表明,全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已经是王姓。1995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所出版的《姓氏典故》一书的《姓氏频度表》里,根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字处1984年、中科院遗传所1986年、国家语委会汉字处1989年三次抽样统计的结果,得出了全国1436个姓氏的使用频率,王姓占7.6%,位居榜首,人口超过1亿,而李、张、刘、陈、杨、周、黄、赵、吴9姓则分别为7.3%、6.5%、5.5%、4.9%、2.9%、2.3%、2.2%、2.1%、2.0%,都少于王姓人口。王姓是名副其实的大姓。另据江苏《扬子晚报》在1996年4月2日的报道,当时王姓的人口已超过了1亿人,比英国和法国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再者,有人对我国南北方姓氏分布的状况进行分别研究,并以长江为界,发现王姓在北方地区占汉族总人口的8.8%,是第一大姓,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在南方的比例虽有所降低,但也占4.5%,是第四大姓。而在全国汉族人口中,以内蒙的王姓比例最高,为11.5%;广东的比例最低,为2.6%。又如,还有人对北京、陕西、辽宁、上海、四川、广东、福建等7省市的17多万人口的姓氏分布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737个姓氏中,王姓人口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如在被抽样调查的25029个辽宁人中,有3033人姓王,约占调查总数的12.1%,位居辽宁第一位;在24948个北京人中,有2569人姓王,约占人数的10.3%,位居北京大姓的第一位;在23795个陕西人中,有2436个人姓王,约占人数的百分之10.2%,位居陕西大姓的第一位;在25239个四川人中,有1552个人姓王,占总数的百分之6.1%,位居四川大姓的第三位;在25092个上海人中,有1399人姓王,占总数的百分之5.6%,居上海大姓的第三位。再者,在国外,日本、泰国和东南亚国家华裔中的王姓比例也很大,日本姓氏中以王为姓源的有30支以上,朝鲜和韩国的金姓来源也以王姓为主。东南亚国家华裔中尽管三代以上的人看不出汉人姓氏,但追本求源,其血管里流着的仍是王姓人的血。
目前,王姓人口已经接近一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多。也就是说,在全国人口中,每14个人中便有一人姓王!这一数字,比目前我国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省全省的人口总数还多,同时也超过了墨西哥、德、法等国的人口数。由此可见,王姓完全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由于王姓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研究王姓的渊源、谱牒文化和族群特征等课题也成为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单元。但在研究过程中,无需讳言,王姓也是让相关相当多的研究者最为困惑的。比如,王姓人口虽然很多,但在历史上称王称霸、建立了王朝的人并不多,经常被提到的只有西汉末年的王莽和他的新朝、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建和他的前蜀,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审知和他的闽国,另外最多再加上隋朝末年的王世充和他的郑国。他们在位的时间和所建立的国家都很短命,没有给家族带来更多荣耀,相反却都不同程度地带来了灾难和耻辱。其中如王莽的儿子因为杀死了奴婢,被父亲赐死;王莽的女儿对于父亲篡夺刘氏的政权深感羞辱,最后投火自尽;王莽自己也身败名裂,众叛亲离。可以说,显赫的皇权并没有给王姓人家带来多少荣华富贵。
相反,大约是由于王姓人十分常见的缘故,在不少场合还被当作取笑的对象。如在古典小说《镜花缘》里,第86回就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王姓人家,兄弟八人,想改名加号,风光一下。他们提出的起名标准是形象不离本姓,风趣外加幽默。有一天,有人对兄弟八个说:我给你们起了八个名字,你们看怎么样:老大,王字头上加一点,名唤王主,绰号叫做“硬出头的王大”;老二,王字旁边加一点,名唤王玉,绰号叫做“偷酒喝的王二”;老三,名唤王三,绰号叫做“没有良心的王三”;老四,名唤王丰,绰号叫做“抗铁枪的王四”;老五,名唤王五,绰号叫做  “硬拐弯的王五”;老六,名唤王壬,绰号叫做“歪脑袋的王六”;老七,名唤王毛,绰号叫做“拖尾巴的王七”;老八,名唤王全。这个“全”字,上半部分原本是“入”,像人非人,绰号就叫做“不成人的王八”。八兄弟听了,虽然觉得被人取笑,但也发现各自的名字都是由姓氏变化而来,字型变化奇诡,诨号形象生动,佩服来人的机智聪明。上述故事本是《敬花缘》中一个叫玉儿的人讲的笑话,在历史上不必真有其事,但听了仍会让人忍俊不禁。王家八兄弟原本想起一个好名字、雅字号,没想到新取的名字会有这样的后果。不过,这个故事出自小说家言,总是逃不了胡编乱造的嫌疑。
历史上,王姓还创造了辉煌的家族文化,诞生了无数政治名人、文学名人、艺术名人、科技名人。如王莽、王建、王审知等都曾是一国之主,王允、王导、王安石都是名臣贤相,王翦、王离、王浚都是著名将帅,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维、王守仁、王国维等都是享有盛誉的学者、思想家、艺术家,王昭君是女中豪杰,王赣骏则是第一位华裔太空人。据统计,在当今中国百家大姓中,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代名人也位居各姓之首,特别是政治名人、文化名人、艺术名人和科技名人总数,更是其他各姓望尘莫及。
从分布上看,历史上的王姓基本上由中原向四周迁徙,在宋代以后已经遍及全国各地,至明清时期又走出国门,向东南亚及欧美各地发展。如今,王姓已形成了以北方为主、辐射四方、遍及港台东南亚、欧美等地的分布格局。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国内,遍地都是王姓;在国外,凡是有华人的地方,也有王姓人居住和生活。
除姓氏源流较为辉煌以外,王姓人的名字也同样具有特色。仅从历代名存史册的名字和当代可知的名字研究,便可知,王姓的人名不仅具备其他各姓的共有特点,而且还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可以说,王姓不仅姓氏特殊,而且名字也极有意义。
因此,研究和探讨王姓,了解其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探讨其得姓传说、历史演变、郡望堂号、家乘谱牒、主要分布、文化遗迹、轶闻趣事、历代名人、取名技巧等,无疑都是有意义的。更为重要的是,中华王氏的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的强盛和挫折的过程,与许多炎黄子孙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尤为重要的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生活在海内外各地的王姓人基于血浓于水的乡国之情,对祖籍及历代先人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之情油然而生,进而开展寻根问祖、拜祖扫墓、续修旗谱活动,形成寻根热潮,表现出令人震撼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种向心力或凝聚力,从表面上看虽是一种血缘或文化上的认同现象,但在实质上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这种认同也是一种向心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一个重要区别。因此,研究王姓、王姓寻根,对于更好的团结和调动更多的炎黄子孙振兴中华,促进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王姓发源地寻根
一、关于太子晋与王姓主体支派来源
二、王姓与虞舜之后妫姓之王
三、王姓与商朝名人王子比干
四、王姓与周朝王族
五、王姓与少数民族
六、王姓与改姓
七、王姓与复姓
八、王姓来源与中华人文始祖
九、王姓发源地寻根之旅
第二章    王姓郡望堂号寻根
一、我国古代的郡望和郡望问题
二、王姓郡望概说
三、两汉望族元城王氏寻根
四、汉魏名族山阳王氏寻根
五、魏晋大族东莱王氏寻根
六、西晋外戚东海王氏寻根
七、十六国宰相之家北海王氏寻根
八、北朝望族京兆王氏寻根
九、前蜀皇族颍川王氏寻根
十、王姓堂号与堂号问题
十一、唐代凤阁王氏寻根
十二、宋朝九院王氏寻根
第三章    琅琊王氏寻根
一、先祖传说和在汉代的兴起
二、魏晋时期的琅琊王氏
三、琅琊王氏的江左世代
四、琅琊王氏的咸阳世代
五、唐代以后的琅琊王氏
六、琅琊王氏的寻根之旅
第四章    太原王氏寻根
一、关于“太子晋之子奔晋”和王姓发源地
二、关于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
三、太原王氏始祖考辨
四、太原王氏祁县支
五、太原王氏晋阳支
六、宋元以来的太原王氏
七、太原王氏寻根之旅
第五章    开闽王氏寻根
一、开闽王氏来源与固始世代
二、王审知兄弟的南迁入闽
三、闽国时期的开闽王氏
四、开闽王氏后裔的繁衍播迁
五、开闽王氏寻根之旅
第六章    三槐王氏寻根
一、三槐王氏族源之争
二、三槐王氏在五代及北宋初年的兴起
三、三槐王氏在北宋初年以后的鼎盛
四、两宋时期三槐王氏家族特征论
五、三槐王氏在宋代以后的繁衍播迁
六、三槐王氏在各地的发展
七、三槐王氏寻根之旅
第七章  港台与海外王氏寻根
一、王姓向海外各地的播迁
二、王姓在港台地区的繁衍发展
三、王姓在海外各地的发展
四、港台与海外王姓宗亲组织
五、海内外王姓联谊活动
六、港台与海外王姓寻根之旅
后记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京ICP备05006284号  管理员登陆
  
 微信:Jcwswzw  邮箱:303765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