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江源王氏宗祠隆重举行落成大典
2016年2月4日(二零一五年腊月二十六),立春伊始、阳光明媚,这一天是通山县江源王氏宗祠重建落成庆典的大好日子,湖北省通山县洪港镇江源自然村沿路彩旗飘飘,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宗祠内外人山人海,有来自德安锹溪王氏总会、通山县王氏宗亲联谊会、茅田王氏宗亲会、在头王氏宗亲会代表,有车田、叠岚坪等宗亲代表,有始祖太婆潘氏、陈氏等祖亲代表,有姜源庄成氏、姜氏等其它姓氏代表、工匠代表等。据悉,参与当天庆典活动的宾朋、姑姐、和当地族人达3000余人,场面热闹非凡。
江源王氏宗祠约始建于明成化1464年间,原为戚家畈戚氏宗祠,后戚姓迁走,约明隆庆1568年间宗祠被王氏族人购买,逐改成王氏宗祠(即:丹斯公祠)。宗祠原约800余平方米,为三重砖木结构,正面未设大门,由两侧设门出入,前重设有戏台、中重为议事厅、上重为神堂,祠内各种石雕、木刻栩栩如生,整个建筑庄重大气。民国时期江源族人准备在水口(楼下)新建一座宗祠,材料都已备好,只需安装,因种种原因未能建成,石雕埋于祠基田下。 1929年在王氏宗祠设江源列宁初级小学,宗祠毁于文化大革命的1970年,之后为建杨林乡政府,王氏宗祠被拆,取材运至杨林修建乡政府。至今还有一堵残余侧墙尚存,遗留下来的石墩等石雕30余只。80年代兴建江源小学,在祠基建起上下二重砖木结构教学楼及横屋寝室,小学进门右侧建有礼堂,礼堂设有戏台,左侧一排檐廊连起上下教学楼,整个建筑形成一个口字。1999年拆除下重教学楼,重建2层钢混结构教学楼,礼堂随之拆除,上重砖木结构教学楼遭遗弃,2013年拆除了上重危房教学楼。
为了完成江源几代人都未完成的重建江源王氏宗祠梦,重建江源王氏宗祠是江源每位族人共同的心愿,重建宗祠势在必行,2015年5月,退休干部王能良牵头成立了江源王氏家族理事会、江源王氏宗祠筹建理事会,经理事会选举由其担任理事会会长。后经理事会及族人多次商议决定在原址重建江源王氏宗祠,原本计划重建三重传统式宗祠,但该种方案需拆除教学楼,因此争论不休,难以实施,为了不影响学校,不占用学校操场,因地制宜,经乡贤王定钊提出宗祠设计方案,由其联系湖北中鲁古建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绘制宗祠施工图纸。经理事会及族人商议通过,于2015年7月7日正式破土动工,历时半年竣工,于2016年2月4日举行落成典礼。宗祠为仿明清时期宫殿式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层次为一层重檐,面宽23米,进深16米,通高15.860米,建筑面积312.440平方米,整座建筑气势恢宏,豪华大气!
宗祠背靠鲤鱼山、面朝海螺山、座南朝北、前有河流、左有溪流、宗祠前为江源小学教学楼,教学楼前方为江源畈,居住一百余户斯公后裔,江源自然村左依九宫山、右依太平山,整个自然村四山环抱,林木茂盛,生态环境极佳!
江源王氏始祖为丹斯公、始迁祖为丹斯公次子嘉瑞公,为琅琊王氏览公六子琛公支下瓘文公支派君朋公之下王韶公第八子王定之孙仁宏公后裔。神堂供奉的为始祖丹斯公、始迁祖嘉瑞公等祖先神位。
宗祠对联 :
源溯瑯琊,派衍锹溪,两晋家声远;
祖遗德业,山环秀水,千年族望隆。
物华天宝,仰承光祖懿范;
人杰地灵,佑启后辈英才。
江山展画卷,宗祠添异彩;
源水竞秀美,家族沐朝晖。
迎祖入祠,幸遇尧天施徳政;
邀亲集庆,欣逢舜世沐洪思。
江山含笑,喜看宗祠重崛起;
源水欢腾,展望嗣孙再奋强。
祠宇重新,金鼎龙光标祖德;
人文尉起,青箱翰墨播淳风。
江山多娇,万紫千红,百花艳;
源水丰足,五湖四海,八面通。
置义田,兴族学,稻墨飘香传九域;
带绿水,拥青山,鲲鹏展翅上重霄。
茂林修竹拥新祠,惠风和畅;
忠孝簪缨襄盛举,德业宏升。
尊祖敬宗 宗祠茂林修竹 世泽惠风和暢;
光前裕后 后裔忠孝簪缨 家声天朗气清。
江山永固才子出;
源水长流蛟龙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