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研究考证 > 详细内容
王大良/太原王氏研究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5/3/26  阅读次数:2233  字体大小: 【】 【】【
太原王氏研究中的问题与对策

       太原王氏其实是王姓一个与琅琊王氏和开闽王氏、三槐王氏等并称的重要支派,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长期流传着“天下王氏出太原”、“太原王氏遍天下”等说法,甚至有人进一步提出了王姓发源地在今山西太原、太原王氏就是今山西太原的王氏、今山西太原的晋祠是为了纪念太子晋而建等一系列观点。在王姓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之际,有必要结合历史实际,对上述说法和观点一一进行分析,以便让人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太原王氏。
      第一,天下王氏并非都出自太原。众所周知,王姓来源众多,历代研究者曾根据来源的不同,把王姓分为姬姓之王、妫姓之王、子姓之王、夷姓之王等;或根据居住地的不同,把王姓分为太原之王、琅琊之王、北海之王、陈留之王等;或根据堂号的不同,把王姓分为乌衣之王、马蕃之王、开闽之王、三槐之王等。我在相关著作里,也把王姓来源大致归纳为十种,指出有些王姓人出自周灵王太子晋,有些人则出自商末王子比干,或出自虞舜之后田安、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周平王太孙赤、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王子成父、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甚至出自乌桓、高丽、回纥、匈奴、羯、白蛮、契丹、女真、蒙古、满、回、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或由其他姓氏改姓、冒姓、换姓或赐姓而来,或由复姓简化而来。由于来源复杂,不同的来源有不同的发源地,不可能都在同一个地方,“天下王氏出太原”、“太原王氏遍天下”的说法经不起推敲。
      第二,王姓的发源地不在今山西太原。主张王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太原的人,主要是说太原王氏是周灵王太子晋的后代,太子晋或他的儿子当年因为“奔晋”才有了王姓,他们所“奔”的“晋”也就是今山西太原。事实上,太原王氏的确也尊奉太子晋为祖先,但今天所能见到的早期文献中几乎无一例外地记载太子晋是王氏得姓之人,而不是太子晋的儿子或后代;得姓原因是因为太子晋是周灵王的太子,所在的家族因此被认为是“王家”,因此才姓王。故而,如果要给太原王氏的得姓确认一个发源地,这一发源地也应该与太子晋生前活动之地或去世后的葬身之处有关,这也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感遇》诗中所说的“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即伊水、洛水流域的洛阳(太子晋时期的国都)一带,而不是在今山西太原。即使退一步说,在今天所能见到的关于王姓来源的最早记载《潜夫论·志氏姓》里,也只是说太子晋“其嗣避周难于晋,家于平阳,因氏王氏”,其中的“家于平阳”所指的是平阳邑,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西南部一带,距今山西太原260多公里,也不是在今山西太原。
      第三,太原王氏的来源除出自太子晋外还有多种传说。根据日本学者守屋美都雄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研究,太原王氏的始祖在太子晋之外至少还有四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出自周平王孙赤,这一说法的出处最早见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年)王颜所撰《王卓神道碑》;另一种说法是出自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王子成父,其出处最早见于三国魏《王基碑》,后又见北魏《勃海太守王偃墓志》及唐韩愈《王仲舒神道碑》;另两种说法是出自周文王或后稷。上述这些说法都有所据,说明至少在唐代以前,关于太原王氏来源的说法不只是出自太子晋一种。而在守屋美都雄之后的近几十年中,随着唐代以前墓志的大量出土和其他文献资料的不断被发现,关于太原王氏来源的说法早已超过五种,更加说明太原王氏的来源并非仅有出自太子晋一说。
      第四,今山西太原的晋祠并非为纪念太子晋而建。晋祠是今山西太原的一个旅游景点,名称大约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北齐人魏收所撰的《魏书·地形志》,兴建的原因被认为是附会《汉书·地理志》的有关记载,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由于此“晋”并非太子晋的“晋”,当然也与王姓无关。明代中叶时,家于当地的兵部尚书王琼在晋祠附近兴建了晋溪书院,一度被后人当作家祠,后因房屋倾圯被并入晋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地人在王琼家祠的废墟上建了座仿古建筑,在其中塑了太子晋像,取名为子乔祠,又称太原王氏祖祠,对外宣称是“王氏开族立姓的发祥地”。事实上,这座仿古建筑在性质上最多是复建的王琼家祠,加以兴建时间不过400多年而复建时间仅20年左右,还无法与2500多年前的太子晋和王姓发祥地联系在一起。
      第五,太原王氏不只是今山西太原的王氏。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山西太原与历史上的太原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历史上的太原一般是指太原郡,下辖祁县、晋阳等县。太原王氏所指的是太原郡王氏,或太原郡下辖的祁县王氏或晋阳王氏,它们有时也分别简称太原王氏。祁县王氏和晋阳王氏是太原王氏的两大支派,共同尊奉太原广武(今山西代县西南部的古城一带)人王霸为远祖。如今,祁县王氏的故里祁县属于山西晋中市,王霸的故里属于山西忻州市,都不属于太原市管辖;只有晋阳王氏故里在太原市晋源区一带,但晋阳王氏也不过是历史上太原王氏的一支而已。
      第六,历史上真实的太原王氏可考历史开始于汉魏时期,以晋阳王氏及其“四房王氏”为代表。日本学者守屋美都雄认为,太原王氏可信的历史开始于东汉中叶以后,在祁县以司徒王允为代表,在晋阳是魏司空王昶伯父王柔、父王泽兄弟二人。由于这种说法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后来便成为学界的主流观点。事实上,在太原王氏的祁县、晋阳两支分别开基以后,祁县王氏基本在汉魏之际昙花一现,晋阳王氏因为相继出了魏司空王昶、西晋司徒王浑、东晋尚书令王述、北魏镇东将军王琼、唐宰相王溥等人,成为天下五大望族之一,因此也被当作太原王氏的代表。同时,在晋阳王氏中又有最具代表性的一支,出自西晋司徒王浑的三弟王湛,北朝隋唐时期进一步分为“四房王氏”,与崔、卢、李、郑齐名的“钑镂王家”便是指这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里收录了这支王姓人的传承世系,也是宋代以后各地修家谱、追溯祖先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七,太原王氏与其他王姓支派是平等共生关系。仅就与琅琊王氏和开闽王氏、三槐王氏等王姓重要支派的关系而言,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是长门(琅琊王氏)和次门(太原王氏)的关系,与开闽王氏几乎没有关系(开闽王氏一向被认为出自琅琊王氏),与三槐王氏不完全有关系(不少说法认为三槐王氏出自琅琊王氏)。尤其是与琅琊王氏的关系,虽然历史上的主流观点是二者同源,“初亦一族”(南宋汪藻语),但“琅琊之王初在太原上,而隋唐之际太原渐贵,至宋益贵”(明王世贞语),二者之间有先后之别,是“乘除”性质的关系。明清以后至今的不少人没能正视这段历史,甚至提出了琅琊王氏出自太原王氏的伪命题,进而认为天下王氏都出自太原王氏,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
第八,研究太原王氏要关注和借鉴学界严肃的研究成果。其中如日本学者守屋美都雄《六朝门阀研究——太原王氏系谱考》(日本出版协同株式会社,1951),我与王成先生合著《中华王氏通书·太原王氏寻根》(天地出版社,2015),王汝涛先生《琅琊王氏考信录·琅琊王氏为太原王氏分支说质疑》(群言出版社,2007),以及田余庆先生《东晋门阀政治·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陈爽先生《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太原王氏在北朝的沉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南开大学王洪军博士论文《名门望族与中古社会——太原王氏研究》(2005),复旦大学范兆飞博士论文《中古太原士族研究》(2007;2014年中华书局出版时更名为《中古太原士族群体研究》),上海师大和庆锋博士论文《隋唐太原王氏的变迁与影响》(2013),等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之,太原王氏作为王姓的一个重要支派,从姓氏研究的角度看,的确有不少问题值得进行更为深入、客观的研究,以便取得与琅琊王氏和开闽王氏、三槐王氏等王姓重要支派相同的成果,并因此堂堂正正地屹立在中华王姓的研究之林。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京ICP备05006284号  管理员登陆
  
 微信:Jcwswzw  邮箱:303765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