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ICP备05006284号 管理员登陆
微信:Jcwswzw 邮箱:303765239@qq.com
可借此追踪世系,解释“闯关东”等历史现象
日前,知名的人类学研究期刊《美国物理人类学》发表了一篇来自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这项有趣的科学研究显示,依据2007年人口统计,中国12.8亿人口只有7327个姓氏,其中85%人口只用100个姓。而这最常用的100个姓氏中有97%记载始于东周。同时,由于姓氏继承于父系,延续了Y染色体,因此作为一种遗传印记,姓氏可以帮助科学家追踪世系,并理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比如上世纪的“闯关东”等。
85%人口集中最常见100姓
一项科学研究给出的答案:12.8亿中国人共有7327个姓氏。
4月份,国际知名的人类学研究期刊《美国物理人类学》发表了一篇题为《从同姓率研究中国姓氏》的论文。这篇论文亮点在于利用同姓率(isonymy)理论,分析了包含12.8亿中国户籍人口的姓氏信息数据,并提供用姓名来研究人口结构的方法。论文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刘艳、陈六君、陈家伟博士和中国科学院的袁义达教授共同完成。随后,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官方网站和著名科学新闻网站“科学日报”也对论文进行转载。
“就姓氏而论,中国人是比较独特的。实际上,100个最常见的姓氏占了85%的人口”。该论文的通讯作者陈家伟博士对记者表示,相比于世界上大部分其他国家,中国姓氏更为独特,由于姓氏多为单姓汉字,因此中国姓氏相对较少。
同时,受儒家文化等原因影响,中国拥有4000年的姓氏记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的夏朝。自900年前的宋朝以来,姓氏分布保持了一贯性。其中在中国人中最常见的“王、李、张”三大姓氏在宋、元、明和现代分别约占总人口的21%、17%、18%和21%,相对稳定。
迁移造成长江流域姓氏多
据陈家伟介绍,这项研究开始于2007年,论文研究的12.8亿人口姓氏数据来自于国家身份证信息中心。“我们接收的数据已经是先以县为单位的姓氏数量分布,并不涉及个人隐私,只是在县的基础上进行省、市的归类。”
所谓“同姓率”是指在一个群体内随机相遇的两个人都姓同一个姓氏的概率。一般来说,同姓率越小,表明一个地区的姓氏多样性高。由于姓氏通过父系得到继承,可以将它们视为Y染色体基因的标记,因而将姓氏当作遗传印记,将有助于帮助理解人口迁移的作用等遗传历史结构。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100个最常见的姓氏中,有97个姓氏起源于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集中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平原地区。但研究团队发现,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同姓率小,姓氏多样性高。
该团队分析是由于历史上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造成的,由当地居民和历史迁移人口组成,构成了姓氏的多样性。
“战争之后,人们会往富饶地区去,和原有居民形成了混搭,因此这个地区人口比率小”。陈家伟说。目前在长江流域最常见的陈、李、黄三个姓氏本是发源于中原地区,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向南方迁移。
“遗传距离”解释“闯关东”
此外,该研究还计算了中国各省级地区在姓氏上的“遗传距离”。例如北方的北京、河北、天津、内蒙古、宁夏与青海的“遗传距离”较小,人口相对稳定,而在历史上人口迁移大的南方的广东和福建、浙江遗传距离较大。此外,东北的吉林、辽宁、黑龙江与东部的山东省之间涵盖了广阔的地理区,但他们的遗传距离却很小。研究认为,这是由于人们熟知的历史性大迁移“闯关东”,在这一过程中,共有2000万人口迁移到人口稀少的东北三省。
该研究认为,现代中国的总体姓氏地理分布与人口结构是漂移和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结果,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大中华文明区域中心。“最明显的趋势是比较少的姓氏数量及其距离隔离,这两者都表明了中国姓氏的历史稳定性”,陈家伟总结。“中国姓氏的历史传承从未停止过,经过数千年的姓氏演变,漂移与人口迁移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平衡。”广州日报
京ICP备05006284号 管理员登陆
微信:Jcwswzw 邮箱:303765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