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王氏名人 > 宗亲风华 > 详细内容
湖北省罗田县军属王开明拥军纪实
发布时间:2011/11/5  阅读次数:4919  字体大小: 【】 【】【

七旬老汉和他的全国首家“军属之家”——湖北省罗田县军属王开明拥军纪实


来源:中华金寨王氏网
  

国家民政部“中国双拥网”对军属王开明和他的“军属之家”事迹进行报道:

  ----湖北省罗田县军属王开明拥军纪实

  

                                         作者: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徐应东

  大别山红旗漫卷,英雄辈出,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斯水斯土育斯人,代代传承“红基因”。第84个建军节到来之际,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的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75岁农民王开明和73岁的老伴洪利宜,又一次忙碌着打扫悬挂着“军属之家”牌匾的庭院,整理“军人军属荣誉室”和“国防书屋”,剪贴着报刊资料,准备迎接十村八里军属和探亲来访的子弟兵。

  记者也慕名走进了这个曾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新华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称为“全国首家军属民间联谊组织”的“军属之家”,探访主人公十多年来拥军支前的事迹……

  筑巢:一个心愿建成一个“家”

   时光倒转到19年前的冬天,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开始,村民兵连长一脸愁容地敲开了王开明的家门。因全乡镇组织青壮年大规模开山筑路,县乡两级武装部没有分配征兵任务给该村。“王叔!这不成啊!我们哪一年都得送几个优秀的孩子到部队,今年可不能‘剃光头’!”

  王开明兄弟排行老六,大哥王麦生早年参加大别山红军游击队后牺牲,姐夫上官章因“涉红”被地主武装杀害。作为红军烈士的弟弟,王开明也坐不住了,寻思了半天下定了决心:“参军报国的传统可不能断线呀!让我家儿子去吧!”就这样王开明将他唯一的男孩送进了部队。在他的鼓励下,儿子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后来考上了军校。王开明作为烈士胞弟、军人的父亲照旧年复一年地行走在家乡“送兵”的队伍里。

  有一年大年三十,同村的一位军属来到王开明的家里,话没说几句就开始哭了。原来,这位军属的儿子在西藏某部当兵,去了快一年了,上半年几乎半个月通一封信,可是到了8月以后就没了消息。做家长的越等越着急,电话打不通,路程又远,恰巧从电视里看到西藏发生雪崩的消息,就开始胡思乱想,莫名的恐惧笼罩着全家。情急之中,他想起王开明的儿子也在部队服役,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前来打探消息。

  王开明连忙给自己在部队上的儿子打电话询问。孩子告诉他,西藏地处高原,气候特别恶劣,有的地方常年积雪,秋冬天大雪封山后就会影响正常的军地通信,属于正常现象。这位军属听说后,这才破涕为笑放心回家过年。

   “西藏兵暂未来信”的风波萦绕在王开明的心头。他想,可怜天下父母心,每天有多少父母、亲人惦念着在外当兵的孩子。如果成立一个组织,军属们可以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做些沟通,有了心里话儿一起说一说,有了高兴事儿一块儿乐一乐,有了困难相互帮一帮,那该有多好啊!他将这个想法引起老伴洪利宜的强烈共鸣,二人通过村镇领导向乡武装部作了反映。

  乡镇领导得知这个情况后,非常支持,并鼓励他们要好好干起来。王开明马上同几名新、老兵家长取得联系,组成了军属自己特殊的“家庭”——“军属之家”,让家庭成员团结起来,协助部队做好战士思想工作,共同克服各种困难。

  在“军属之家”成立后不久,就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天,一位战士的家长找到王开明,说前几天一个自称是儿子战友的小伙子“小李”来到他家,说他儿子在部队干得不错,深得领导信任,首长有意给他提干,他儿子让“小李”借回家探亲的机会,帮助捎2000元钱到部队去找人办事急用。这位家长听说后既高兴,心里又没底,便来到“军属之家”请教王开明。

  王开明听后觉得事情蹊跷:来人“小李”空口无凭,仅能说对这位军属的姓名和住址,但没有证据说明有帮助捎钱这件事,既使“小李”真是孩子的战友,战士提干也不是靠送钱送礼就能争取得到的,应该正大光明靠自己奋斗才行。

  经过仔细的分析,两人立即将情况反映到镇武装部和派出所,请他们出面查对一下“小李”的真实身份。经过查对,“小李”原来是一个骗子,在附近乡镇已采用同样手段进行过多起诈骗活动。

  王开明迅速将这件事通知“军属之家”的成员们,提醒大家要提高警惕。他从这件事中得到启发,觉得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和部队常识很有必要,就让儿子买些介绍有关法律知识和部队常识以及国防教育的书籍邮寄回来,办起了图书阅览室,供军属们学习。他毫无保留地向军属们传授板栗嫁接技术、茯苓菌接种技术,就连有什么水稻良种面世,他也先引种后向军属们推广,别人家长里短的事都帮着操心,军属们都亲切地管他叫“军外政委”。

  县武装部为了支持他的工作,专门为他家订了国防报刊;乡里帮助他家架起了“军属之家热线电话”;村里常派人帮助他整理战士、军属来信。 在村乡领导的支持下,小小的“军属联谊之家”一时间成为军属们交流思想、帮助部队做好工作、解决战士后顾之忧的场所。黄冈军分区的领导深为一个农民军属的举动感动,亲自将“情注长城、为国分忧”的牌匾送到他家。

    

  引凤:十份执著育成一片“林”

    

  军属有了“家”,家中不断“客”。小到孩子在部队的成长进步,大到国防教育宣传,大家都为“国防”二字来。

  为扩大影响力,宣传国防教育,王开明特地赶到县城印制了国防教育基地名片,分发到各乡镇军人家庭、学校、党政机关;为了让更多的军属和乡村干部了解国防建设知识,王开明在县人武部支持下,依托镇人武部长和“军属之家”成员组稿,创办了《军属之家》小报,;逢八一建军节、抗日战争周年纪念日等节日,王开明有计划地组织军人家属同地方党政机关或学校搞爱国主义教育。时间长了,当地的许多单位一到节假日就联系王开明,一起举办国防教育活动,王开明成为了穷山沟里最时髦的领跑者,他的事迹也随之被中央级媒体报道。

  “老区文明绽奇葩,不逐名利德无瑕,军外政委开明举,大别山中军属家”,这是甘肃省一位书法家看了王开明的事迹报道后,写给他诗文。类似的赞扬还有几十份。

  一位军人看了他的事迹后,专门给《解放军报》和《中国青年报》写去长信《军人向你致敬》,说王开明的事迹让官兵想起了当年“淮海战役”的支前毛驴车队、沂蒙山红嫂的鸡汤、沙家浜抚养伤员的乳汁……

  一位从陕西省咸阳地区入伍的战士小许看了王开明的事迹后,从部队把报纸寄给了母亲,这位母亲按照报上的地址和王开明通信联系,她在千里之外学习像王开明那样为军人和军属们排忧解难。

  战士吕欧美来信说:“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部队安心服役,又有哪个战士不牵挂自己的亲人?看到你的事迹后,不仅使我的心里踏实多了,我想,会有更多的战士和我一样,踏踏实实地在部队服好役。”

  10多年来,王开明和他的“军属之家”不断帮助军人、军人家属排忧解难,许多军人家属先后来信或亲自访问,就连雷锋生前所在团的“雷锋班”的几位班长和几茬战士也与“军属之家”保持着联系。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王开明收到了大量来自于军营内外的鼓励信件。

  曾经创作过《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红星歌》等脍炙人口歌词的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艺术指导、著名词作家邬大为,得知“军属之家”联谊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后,有心为他们写首会歌,表达一名老兵的敬意。回忆起大别山革命老区群众当年积极投身革命、奋勇支前的场面,美妙的词句从他笔下流淌出来:“大别山高来大别山壮,根据地人民胆气旺,当年南瓜苦菜充饥肠,小米红薯送军粮;当年支援大军杀敌寇,光荣送儿打老蒋。哎!党领咱穷人闹革命,咱豁上个性命支前忙。”联想到今天老区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昂首阔步,建设美好家园,为部队当好坚强后盾的事迹,邬老赞颂道:“大别山高来大别山壮,根据地人民志气刚,今天勤劳致富创大业,科学种田奔小康;今天喜送后辈去参军,军属之家系国防。啊!党领咱走上致富路,咱永远是祖国的大后方。”

  原某集团军政委李兆书将军知道了王开明的事迹,当即挥毫泼墨,写下对联鼓励他干好这件“为军属解愁,为部队分忧”的大好事。全国著名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战友钟仁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震当年的警卫员钟金林、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战友郅顺光、抗战英雄赵尚志烈士的妹妹赵尚文等人,也来信题字鼓励他把这项首创的民间“双拥”工作发扬光大。

  在“军属之家”,记者看到孙毅、向守志、史进前、曾思玉、李景、刘精松等数十位老将军和百位社会名流曾来信来电及题词表示支持关注。

  2005年,军属之家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家“情系国防好家庭”,入围国家国防教育办和中央广播电台联合主办的“情系国防好家庭”评选活动,事迹收入《情系国防》一书。2008年,在武汉一家军事院校的帮助下,黄冈市首家“国防书屋”在王开明家建成。“军属之家”成为当地民兵、军属、学生了解国防、拥护国防,开展国防教育、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去处。

    

  花开:百项荣誉连成一片“天”  

  经不断丰富完善,王开明夫妇创办的“军属之家”,在当地党委、政府及武装部的领导下,形成了以“三有三添三不”,即“有了心话儿一起说一说、有了高兴事儿一块乐一乐、有了困难相互帮一帮;给子女添动力不拖后腿、给政府添亮点不添麻烦、给军属脸上添荣誉不抹黑”为宗旨的军属联谊平台,宣传国防教育、支持子女立志军营献身国防。

  军人军属取得了各项进步、获得了许多荣誉,县武装部也定期带着收到的官兵立功喜报来“军属之家”召集军属们开展“荣誉评比”活动,王开明收集和复制的奖杯、荣誉证书已达上百项。琳琅满目的“精神奖励”品足够建成一个荣誉室,王开明凝望着一直激励他的开国老将军孙毅题写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出神,一个大胆的想法蹦出他的脑海:给孙毅将军去信,请这位德高望重世纪老人为自己的荣誉室题写室名!

  2003的,百岁将军孙毅再一次来信,将一幅苍劲有力的“军人军属荣誉室”题字邮给大别山一个小小的农家!王开明将四间平房中最亮堂的一大间收拾得利利索索,将裱好的题匾挂得端端正正,连同各种奖杯、荣誉证书及事迹报道,一并闪亮呈现在乡里乡亲面前。自此,“军属之家”成为宣传展示军人荣誉、集藏积淀“军属文化”、鼓舞激励军属争先的平台,前来问策交流的军属们多了一项比较内容:看谁家的孩子更有出息,看谁更为家乡争得光荣。

  当地入伍的战士小朱被分配到大山沟里看守坑道,起初他不理解,给家里来信流露出想复员或调动的想法。王开明和小朱父母一起商量得出结论:越是艰苦的地方往往越是国防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同时也越是年轻人干事业、出成绩的好地方。于是,几位军属联名给小朱去信,鼓励他安心服役干出成绩。小朱慢慢明白家人的良苦用心,凭本事获得“学雷锋银盾奖章”、荣立二等功,后被保送上石家庄一家军校深造。学成归来的他如今已成长为连级干部。

  王开明的女婿傅成林在乡镇工作,不幸患上了癌症,正值需要手术的时候,他儿子所在的部队有演习任务。王开明拦着正要打电话召回儿子的小两口,“孩子们干的是我们谁也替不了的大事,就让我来替他服伺你吧!”就这样,老两口和女儿负起照顾术后病人的重担达几个月。女婿快不行了,他才让打电话让外孙回家看女婿最一眼。一直耳闻目睹王开明无私奉献事迹的女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口述了一份给党组织的汇报,表示工作上没有给组织丢人、思想上没有给军属们抹黑,才放心合眼离去。这份在军属中广为流传的《思想汇报》后来登上了《黄冈日报》头条,王开明的外孙怀揣这张报纸含泪走向训练场……两年后,佳音传来:外孙因重大贡献被部队记二等功,保送上了军校。

  2008年,王开明的另一个亲戚晚辈小金,以高出一本分数线几十分的成绩在高考中胜出,孩子起初想报普通高校,王开明得知消息连夜赶到他家,做通大人和孩子的工作,让小金报考了西安一家军校,后被录取。

  今年春天,王开明夫妇再次拿出省吃俭用的钱,买了20套军校考生复习资料,邮给平时与自己保持联系的在江苏、河北地服役的当地入伍第二年兵,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每年,王开明夫妇用在义务宣传国防、接待来人来访上的费用都达几千元。对一个靠养猪种菜养家的老人来说,这就是全家最大的支出。“不在其位,也要谋其职。我们这么大把年纪不能扛枪保家卫国了,但可以影响我们的后辈去做这件事!”采访中,纯朴的老人深情地说。当地政府和武装部门也表示,建设和利用好“军属之家”这块拥军“金字招牌”,使之成为老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面精神旗帜。

  虽年过七旬,王开明老人无私奉献、爱国支前,以大山般的质朴和老区人的情怀,继续书写红色土地新传奇……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京ICP备05006284号  管理员登陆
  
 微信:Jcwswzw  邮箱:303765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