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王氏名人 > 近代名人 > 详细内容
晚清大学者--王柏心
发布时间:2011/9/8  阅读次数:4115  字体大小: 【】 【】【
                       晚清大学者--王柏心
  王柏心,字子寿,号螺州,1799年出生于监利县螺山(今属洪湖市)一书香门弟。其曾祖父王秉道,1765年中湖北副榜。祖父王文模,邑痒生。父王为典博览群书,于诸史研究尤详,为清廷奉直大夫。王柏心自幼随父读书,聪颖过人,过目不忘。后入高等学堂深造,潜心研究经史,著有《枢言十七篇》,为邑痒生。
  王柏心于1843年中举,次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他乐于穷经,无意仕途,任职一年,即以“家有老母,无人奉养”为辞,告养乞归。返里后,主持“荆南书院”,一面讲学一面著书立说。对治理江河颇有研究。所著《导江三议》一书,就是他的治水思想和治江策略的集中论述。他治水以大禹为师,主张疏导,“因其已导者而导之”。他在《导江三议》一书中写道:“昔者治江,以疏导之法,多留穴口,因而水患小,后之治江,则主要以设堤防水,因而江患随之频生”。在书中他还提出了治理荆江的具体措施,主要拓宽虎渡河口,利用湖北的公安、石首和湖南的澧县、安乡等县的水道,导江水流入洞庭的,与王柏心早期所作的论述颇相吻合。
  1848年,荆江南岸的公安、石首、松滋县境和北岸的监利县所辖薛家潭等地溃口,王柏心得知,即赴实地考察。回家后,赶写了《导江续议》,主张“勿塞决口,藉以分流杀势”。书中写道:“宿,终有所往,一郡之中,千里终流,自此安矣”。
  1849年,荆江又发大水,松滋县的高家套和监利县的下车湾溃堤决口。王柏心身临堤段,又写了《导江续议》下篇。提出“勿塞决口,顺其势而导之,使水土各遂其性而不相奸,必有成功”。“成功一就,江安虑耳,人有定居,填圩加肥,租赋尚可徐复”。这些精辟论述,惜未被当朝采纳,而对后来的荆江治理,则提供了宝贵借鉴。
  1852年,太平军事起,王柏心以“维护孔教”为名,办地方团练,企图对抗太平军。是年冬,太平军攻克岳州,拥船东下,至监利县杨林山,分兵驻扎螺山,下令捉拿王柏心。王携母逃匿湖南山中,在悠静的环境中,闭门谢客,潜心写作,著有《漆室呤》。时曾国藩率领湘军舟师出洞庭,进攻岳州。与太平军大战于螺山江中,义军大败,曾国藩从岳州出发,占驻螺山,即召见王柏心。曾对王的诗稿甚为赞赏,常褒扬于左右。自此,王柏心遂与湘军将领胡林翼、左宗棠、李孟群等人相识交挚。
  1855年胡林翼署湖北巡抚,王柏心上书,要求更除漕弊。书中以监利为例,称:“漕粮既折米,又折银,又是抽丰,又是券文,每担粮减价定为六串文,不准随意折算和加派”。1862年,清廷下诏求言。王柏心撰写“信臣篇、明是篇、谋备篇、辩言篇、正庾篇、疑信篇、择吏篇、导俗篇、广议篇”等经论10篇,作进谏之言;又拟“广师儒、屏嗜欲、搏咨访、开特科、下金陵、备秦晋、择外吏、宽榷算”奏章  8条,托云贵总督张亮基代陈。论奏均为慈禧太后所赏识,传旨将经论10篇存弘德殿,将奏章  8条中的“开特科”和“宽榷算”交部议奏,其余留中备览。此时,王柏心深究经学的声誉远近闻名。安徽巡抚李孟群荐王柏心,他以母老坚辞不出。随后署理湖巡抚严树森以经筵讲官荐用,为同治皇帝讲授经学之师,他仍以母年迈90余为由,固辞不受,终未赴任。
  王柏心在“荆南学院”主讲二十余年,并长期从事著述,硕果累累,业绩丰厚。《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中谓:“柏心蓄道德,能文章,三楚人士类能言之”。他谦让不以学骄人,大江南北的学者名人赴院受业求教者络绎不绝。其主要著述有《导江三议》  1卷、《百柱棠集》53卷、《螺州文集》20卷。他不仅擅长经文,对于诗词也很有研究。小时诗宗李杜,继乃探源汉魏。认为“汉、魏、唐、宋、明之诗各有从入之途”。“汉魏从兴入,故离中往复,其旨最远;唐人从声入,故抗坠疾徐,其调最永;宋人从理入,故切近详密,其趣日新;明人从格入,故府仰与趋,其变易穷”。他著有《子寿诗抄》1卷、《百柱堂诗抄》8卷。在《晚晴移诗汇》中,也有其诗作《漫兴五首》、《青云行》、《苦雨散愁》、《张军门歌》、《夷陵立秋》、《登六盘山作歌》、《平谷山庄歌》、《丛台行》等。时人称道:“柏心之诗歌,雄丽深情,汪洋恣肆,别辟门径,直上杜小陵之席,天宝后,无此作也”。
  王柏心晚年,精天史地之学。他纂有道光《黄冈县志》24卷,同治续修《东湖县志》28卷,同治《宜昌府志》16卷,同治续辑《汉阳县志》28卷,同治《当阳县志》18卷,同治《临湘县志》14卷,同治《监利县志》10卷。皆为当地所推崇,现人所借鉴。
  《监利县志》为同治11年版本,是王柏心晚年最后编纂的一部县志,载有5篇碑、记、书、文和4篇诗词,不但文藻感人之深,所述事迹亦情真意切。监利江患最烈,晚清时代,连年溃口,他十分关心监利东防。还以《陡螺埠望江水犹壮》为题,赋七律一首。诗云:
      岷山秋纳洞庭雄,黔粤巴巫众壑通。
      一气混茫尘壤外,万山浮动晚波中。
      村氓市小恒争米,处干荒庐但掩蓬。
      目击滔滔思砥柱,几人无愧障川功。
他登上高不进数十丈的小小螺山,眼望江水猛涨,想到洞庭这水,发源于岷山,黔粤巫巴万流,汇集于此。秋水和长天接成一体,仿佛处天尘壤之外,万山立于大水包围的江湖里,势若浮动于晚波之中。村民唯恐饥馑之年又将来临,在螺山小市上争着购米;我这身居茅舍的读书人,只好闭着门忍饥挨饿。目睹这滔滔江水,有几人能作中流砥柱,建此江防之功呢?读此,可知他对于山川形势,胸中自有图画,而且睹物生悲,希望有人治理江患,足见他晚年怀为民之忧而忧的深厚感情。
  1873年,王柏心病卒于家。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奉旨回朝,封爵二等候,闻知柏心病殁,上疏奏称:“王柏心学识过人,熟悉山川形势,请将事迹宣会史馆,载入史册”。朝廷以示优待,下诏敕可。 

  

  

  

                                                                                     王艳成 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本栏最新发布
本栏热门信息

京ICP备05006284号  管理员登陆
  
 微信:Jcwswzw  邮箱:303765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