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ICP备05006284号 管理员登陆
微信:Jcwswzw 邮箱:303765239@qq.com
王羲之家谱找不到“家” 王邦跃
两当县与王氏后裔亲属因保管问题发生争执
书圣王羲之的家谱世代相传,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其家谱一套14本,详细记载了王羲之家族繁衍迁徙的情况,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1991年,两当县太阳乡发现王羲之家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事隔10多年之后,关于王羲之家谱该由谁保管的问题,两当县文化馆和王羲之后裔发生了争执。而王羲之家谱经有关部门鉴定,已被认定为国家二级文物,而且破损情况严重,如何修复该家谱及由谁来珍藏迫在眉睫。 保护迫在眉睫
在采访中,王文信的外甥女罗鸣歧不止一次对记者说,她不希望书圣家谱落到私人手中,而两当县根本没有珍藏和保护书圣家谱的条件,因此,如果国家博物馆不能收藏,他们将通过法律渠道要回家谱自己保管。
两当县文化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只听说过王羲之的家谱是王文信捐献的,对其它事情了解不多,但王文信的外甥女罗鸣歧多次索要家谱的事情他是清楚的。他告诉记者,省上已经对王羲之的家谱做出属于国家二级文物的鉴定,并积极争取资金对已经破损的地方进行修复,目前,王羲之的家谱保存在银行的保险柜里,他本人迄今还没有见过。
但苏希孔对王羲之家谱存在银行保险柜内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他说他得到的消息是,银行因考虑自身的安全,不愿意存放王羲之家谱。以前为了保险起见,他都是把家谱带在身边,因为县文化馆没有条件珍藏如此珍贵的文物。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因为年代久远加上保护不善,王羲之的家谱破损情况非常严重,如不采取有效的保护,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命运将不堪设想。
文/图本报记者阎世德朱静渊 县上借走家谱
1991年,王羲之第41代后裔王文信当时已年过九旬,膝下没有子女,只有一个外甥女罗鸣歧和两个外甥罗键堂和罗栓堂。
罗鸣歧说,考虑到各地的王氏后裔续写家谱的需求,当时王文信和外甥们商量后决定把家谱捐献给国家,同时写信给省政府、省博物馆寻求国家收藏。与此同时,陇南地委有关领导批示两当县,要求派专人查证。县委一位负责人和文化馆苏希孔馆长来到王文信家中,以苏希孔个人的名义写了一张借条,借走了王羲之家谱14本。
60多岁的罗键堂双耳已聋。他断断续续向记者讲述了当初的情况,他说因舅舅王文信无后,王羲之的家谱一直放在他的家中由他保存。
1991年,两当县文化馆馆长苏希孔和王文信一同来到他的家中,说是县上借阅王羲之家谱,借阅期3个月,当时王文信手中还拿着由苏希孔亲手书写的一张借条。苏希孔离开后,他又找到3本家谱,也交给了苏希孔。虽然借条上写的是14本,但实际上是17本。 王文信去世时把借条交给他,并叮嘱一定要关注家谱的去向,有机会就找回来。亲属恳请归还
罗鸣歧说,家谱借走后,他们曾要求妥善保管,并要求政府为王羲之修建祠堂,但他们的要求没有得到落实,家谱也不见了踪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开始索要家谱。
罗鸣歧说,按法律规定,舅舅死了,他们做外甥的就是直系亲属,有权继承王羲之的家谱。
但两当县有关部门寻找各种借口拖延,直到现在仍没有结果。应由国家妥管
当年的文化馆馆长苏希孔如今已退休。提到王羲之的家谱,苏希孔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
他说,1991年两当县文物普查时,太阳乡一所建在森林深处的房屋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了解到那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王百万的住宅。这时,他的一个学生又告诉他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说在当地有一本古老的家谱,似乎和王羲之有关系。得知这一线索之后,他马上调查了解,最终确定那就是书圣王羲之的家谱。
苏希孔说,发现王羲之的家谱后,他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了情况,并和当时的一位县委副书记一同来到王文信家,以他自己的名义打了一张借条,借了王羲之家谱14本。
他一再申明,王文信当时确实表达了要捐献家谱的愿望,正是因为这一点,县上才决定每月给王文信50元的生活补助,王文信去世后,也是县上拨专款安葬的,王羲之家谱理应由国家保管。
京ICP备05006284号 管理员登陆
微信:Jcwswzw 邮箱:303765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