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阳新王氏宗祠筹资方案的公告
尊敬的各位王氏宗亲:
阳新王氏宗祠是以阳新12个分祠为主体,同时吸纳历代来阳新落户的外籍王氏宗亲,热诚欢迎周边县市所有瓘文公的后裔即十八个君字太公的后裔加入。宗祠定名为“王氏宗祠”,祖宗堂内将供奉王氏始祖太子晋、瑯玡王氏始祖元公、锹溪王氏始祖偞之公(瓘文公之父)等先祖。宗祠已于2016年6月12日成功奠基,计划明年年底竣工,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包括绿化和文化建设)约需资金2000万元,宗祠资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红丁费,二是个人捐资,宗祠奠基时收到捐款50余万元,建筑方带资300万元,10月份开始,就要分月支付工程进度款。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按时足额支付工程进度款,请各位宗亲顾全大局,积极缴纳红丁费,踊跃捐款,现根据宗祠筹资决议案的规定,特将筹资标准、交款方法和奖励方案及相关项目招标事宜予以公告。
1、红丁费:征收标准每丁为400元。宗祠建设筹委会专门印制了面额400元的统一编号的红丁票据,分票据联和存根联,票据联给交款人(请妥善保存)。存根联总会留存,作为出红丁榜的依据。红丁费原则上由各分会收取汇总后交总会。如本人愿意也可直接交到总会,到总会填表交款。如不便来总会的,可以通过微信方式缴纳,然后用微信和短信方式告知个人具体信息,即祠名,庄名,出生年月日。总会联系人:王有玉,电话:13797778099。银行账户详后。入宗亲微信群的,可以直接与群主联系。
2、公职人员(含离退休)出资;即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以上人员在红丁费基础上另外出资。其标准为:事业单位普通职工1000元,普通公务员1500元,股级干部2000元,副科级干部3000元,正科级干部5000元,副县级干部1万元,正县级干部1.5万,副厅级干部2万,正厅级干部2.5万,副省级干部3万,此类人员先由分会登记造册,再由捐资人或者近亲属直接将捐款汇到总会指定账户,也可以由分会代交,由总会出示票据。
3、捐款:此为宗祠建设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不设限,上不封顶,不分男女,鼓励公职人员在出资范围之外另行捐资,捐款原则上以总会收取为主,特别是大额捐资请各位捐款人与总会直接联系,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如将捐款直接交给分会或所在庄门,请同时将捐款信息通报总会(联系方式见接收捐款联系人),以便监督。
4、接收捐款(包括公职人员出资)银行账户和联系人:
1)中国农商银行:账号:6210,1340,9201,1766,户名:王有玉。
2)、中国建设银行:账号:6227,0026,4072,0432,149:户名:王有玉。
3)、中国银行:账号:6217,5676,0003,0883,959;户名:王有玉。
4)、中国工商银行:账号:6222,0818,0300,0625,858,户名:王有玉。
联系人:王义宽:宗亲联谊会会长、宗祠建设筹委会主任:电话18607239618。
王能国:联谊会常务理事会副会长、宗祠筹资组组长:电话:13597693599。
王有玉(联谊会常务理事兼宗祠筹委会出纳):13797778099。
5、奖励方案:除设立红丁榜外,凡捐款(含公职人员出资)1000元以上者上功名榜,捐款5000元以上加刻个人彩照,捐款1万元以上者加刻个人简历并载入宗谱,捐款5万元以上者加刻全家福彩照,捐款10万元以上者为其立功德匾一块,悬挂于宗祠内。捐款50万元以上者享受宗亲联谊会终身名誉会长称号;凡组织捐款累计达10万元以上者,总会将授予“宗亲事业优秀楷模”称号,颁发证书、并载入宗谱,筹委会将根据捐款金额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6、项目招标:建设宗祠是一个家族的千秋大业,把王氏宗祠建设好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为了满足诸多热衷于宗族事业的各界王氏精英的心愿,为了把宗祠建设得更美好,宗祠建设筹委会决定启动如下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报名时预交项目款的30%。报名在先的,同等金额有优先权。未竞争上的如数退还或根据个人意愿转为捐款。
1)冠名权:宗祠第一幢大殿各小型会议厅的冠名权(并在室内显著位置刊登其全家福照片和个人简历)。名额8个,起点捐款金额20万元;
2)功德柱:计划以中华24孝图文为题材在宗祠三大殿周围立功德柱,然后在其上加刻捐款者世系、简历、赞词,每根柱子造价5万元以上;名额24个,起点捐款金额50万元,可以夫妻、兄弟、父子、兄妹、姊妹合捐。捐款100万元以上的祖宗牌位入祖宗堂。
3)名人亭:计划在广场内建名人廷4个(每座造价10万元),名额4个,起点捐款金额100万元,其祖宗牌位入祖宗堂。
4)名人阁:在宗祠周围适当位置建名人阁2座(每座造价20万元),名额2个,起点捐款金额200万元。200万元以上的其祖宗木质雕像入祖宗堂,300万元以上其祖宗铜质雕像入祖宗堂。
5)名人塔:计划在
宗祠右边山上(山下有一股一年四季不干涸的泉水)建名人塔一座,起点捐款金额500万元,其祖宗铜质雕像入祖宗堂。
上述项目的启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对祖人的尊崇,是对后人的激励,是家族的荣耀,既能弘扬祖德,又能福泽子孙,意义深远,希望有识之士积极参与。
特此公告。
阳新王氏宗亲联谊会
王氏宗祠建设筹委会
2016年9月19日
汇集族人智慧,举力兴建阳新王氏宗祠
——致全体阳新王氏宗亲的公开信
尊敬的各位阳新王氏宗亲:
阳新王氏属于中华王氏太原世系的琅琊王氏,系东周灵王太子姬晋之后裔。秦朝未年,晋二十一世祖元公为避战乱从太原迁往山东琅琊。晋四十四世祖偞之公官拜洪州(今江西南昌)刺史,公因访祖迹而定居江西德安之锹溪。一千多年前,偞之公之子瓘文公(官拜工部尚书 )部分子孙先后有53户陆续从江西各地迁徙至武昌府兴国州即今阳新县,形成现在的11个宗祠,人口8万余众。
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在兴国州富川门蔡家径建有一所带有公益性质的阳新王氏公所,长期无私接济有困难的王氏宗亲和王氏贫困学子。在这些贫困学子中就走出了一位共和国的开国上将、志愿军政委、中顾委常委王平将军(副国职)。王平将军在回忆录中就深情地记载了他被阳新王氏公所无私接济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可以说,没有阳新王氏公所的无私接济,就没有后来的王平将军。
解放后,阳新王氏公所被收归国有已不复存在了,如今同宗共祖的8万阳新王氏大家族(从瓘文公到义字辈只有40代)却没有一处可以供全体族人聚会的地方,没有一个共同祭拜祖先的场所,没有一座可以展示祖宗辉煌功绩、传播我们家族文化以启迪后昆的神圣殿堂。古人云:子孙孝,则宗祠兴,宗祠兴,则家族旺。早在7年前,阳新王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之初,就与阳新城北工业园上王组签订了10亩土地的用地协议,准备在此兴建王氏宗祠,由于无法获得政府的规划而搁浅。可是在我们后面发起建设宗祠的邢氏、柯氏,明氏、汪氏、李氏、张氏宗祠却都先后建成。作为瓘文公后裔的阳新王氏,其发脉之快,名人之多(如王质、王凤池、王佰超、王平等)是阳新其他姓氏无法相比的,如今我们的家族事业却远远落于人后,我们深感愧对先人。2014年7月联谊会换届后,新一届宗亲联谊会领导集体顺应族人心愿,将宗祠建设再次摆上了议事日程。一年多来,宗亲联谊会经过广泛征集意见,多地考察,权衡利弊,决定重新选址,并于2015年农历腊月初8日,召开宗祠建设动员大会,大会一致通过了举全体阳新王氏宗亲之力在兴国镇南市村王其和组兴建阳新区域乃至鄂东南地区质量最优、规模最大、功能最多的阳新王氏宗祠。
新建宗祠占地约20亩,距县城中心约五公里。此地三面环山,东临东西湖,风景十分秀丽。经多个风水先生把脉,一致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宗祠工程由全国十大一级古建企业—湖北殷祖古建园林公司带资承建,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恢宏,总投资约2000余万元,计划在今年5月下旬奠基,明年年底竣工。
水有源,树有根,宗祠建设,人人有责。无论您是高职政要,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您是商贾巨富,还是工人农民,只要您姓王,您就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到宗祠建设上来。望全体宗亲积极响应,团结一心,共同完成这一前无古人功在千秋的宏伟大业。
宗祠建设资金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红丁费,计划每个红丁收400元(宗祠筹委会将印制具有收藏意义的统一编号的红丁费票据),第二部分是捐资,捐资上不封顶,下不设限,1000元以上者上功德碑(具体办法见捐资奖励办法)。我们向祖宗起誓:保证财务公开透明,不乱花一分钱。
行动起来吧,亲爱的宗亲!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兴建宗祠出钱出力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的宗祠一定能如期建成,我们的梦想一定会成为现实,列祖列祖一定会保佑所有参与宗祠建设的王氏宗亲,您的功德子孙万代将会铭记。
阳新王氏宗亲联谊会
阳新王氏宗祠筹委会
2016年5月
王义宽会长在阳新王氏宗祠奠基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宗亲 :
大家上午好!
在盛世文明之时,荷花飘香之日,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王氏宗祠奠基仪式,首先我代表阳新王氏宗亲联谊会、阳新王氏宗祠建设筹委会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慷慨解囊支持宗祠建设的各位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是6月12日,农历五月初八,猴年的春天刚过,我们又迎来了王氏家族事业的春天,我们期盼已久的阳新王氏宗祠今天终于奠基了。此时此刻,我相信在场的每一位宗亲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到了明年年底,一座气势恢宏,设计新颖,凝聚了阳新王氏族人智慧、具有阳新王氏家族特色的宗祠就会巍然屹立在这里。
新建的阳新王氏宗祠地处美丽的阳新东西湖西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这里不但山青水秀,景色宜人,而且是一块公认的风水宝地。从卫星云图上看,整个东西湖西岸就像一条活龙活现的巨龙,宗祠刚好建在龙头上。就在十天前,工程队在修路时,铲车铲第一锹土时,就跃出一条长约160公分的眼镜王蛇,工程队随即将其放生。宗亲们呀,这不是一只普通的蛇,这是真龙现身呀,是绝对的大吉大利之兆。它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宗祠确实是建在了藏龙卧虎之地上。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王其和的宗亲,是他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块风水宝地。现在我提议:以热烈的掌声对王其和的叔侄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新建宗祠占地约2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三大殿、十二小殿(每个分祠一个)、四个纪念馆组成。宗祠采用明清风格建造,由湖北省著名古建设计师王金平先生精心设计,全国十大仿古建筑企业——湖北殷祖园林古建工程公司承建。工程总造价2000余万元。这是我们阳新王氏大家族一项前无古人、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能参与、见证宗祠奠基这一历史时刻,实乃我辈之荣幸。为了彰显家族力量,鼓舞宗亲斗志,宗祠建设筹委会发出倡议:凡为宗祠建设出资1万元以上者,将成为宗祠的奠基者,人数上不封顶。这一倡议得到了广大热爱宗族事业的王氏宗亲的热烈响应,很多人不远千里,克服各种困难,在万忙之中赶来参加今天的奠基仪式,也有不少的宗亲,家庭并不富裕,甚至生活拮据,也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奠基者的行列中来,其精神实在令人敬佩。等会我们的摄影师将用摄像镜头记录下来奠基者挥动铲锹的这一珍贵的历史瞬间,使其成为永恒。宗祠建成后,所有奠基者的名字将会刻在宗祠奠基者功德碑上,让世人铭记。
古人云:子孙孝,则宗祠兴,宗祠兴,则家族旺。谁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们中国人信仰祖宗,我们的中华民族是由若干个家庭和家族组成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但是如果离开了家族文化,离开姓氏文化它就会大为逊色。早在7年前,阳新王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之初,就与阳新城北工业园上王组签订了10亩土地的用地协议,准备在此兴建阳新王氏宗祠,由于无法获得政府的规划而搁浅。俗话说,盛世建宗祠,在这短短的7年当中,在阳新乃至全国各地宗祠建设蔚然成风,大大小小的宗祠如雨后春笋般的在中华大地上拔地而起,宗祠已成了人们的精神家园,成为传播正能量的地方。作为中国第一大姓的王氏,作为太子晋的后裔,我们家族事业岂能甘居人后?2014年7月,联谊会换届后,新一届宗亲联谊会领导集体顺应族人心愿,将宗祠建设再次提上了议事日程。一年多来,宗亲联谊会经过广泛征集意见,多地考察,权衡利弊,决定重新选址,并于2015年农历腊月初8日,召开宗祠建设动员大会,大会一致通过举全体阳新王氏宗亲之力,在兴国镇南市村王其和组兴建阳新区域乃至鄂东南地区质量最优、规模最大、功能最多的阳新王氏宗祠。
宗祠建设资金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红丁费,每个红丁400元,宗祠建成后将以各分祠和庄门为单位上红丁榜。第二部分是捐资,捐资上不封顶,下不设限,1000元以上上功德碑,1万元以上的登彩色照片并上家谱,5万元以上者加刻全家福彩照,10万以上者4人一碑并加刻赞词,20万元以上者2人一碑,50万元以上者单独立碑,100万元以上者除单独立碑外,另铸造雕像并为其建十万元以上纪念亭一座,以流芳千秋。在这里,我代表宗祠建设筹委会向大家承诺,并向祖宗起誓:保证财务公开透明,不乱花一分钱,真正做到上对得住祖宗,下对得住子孙,为了振兴王氏家族事业,我们甘愿无私奉献,勇于担当,不图回报,自觉接受全体宗亲的监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人心齐,泰山移。今天我们的奠基仪式就为宗祠建设就开了个好头。可以说,如此热烈、如此壮观的奠基仪式,在我们阳新乃至鄂东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而且这还只不过是我们王氏家族力量一次预演而已。
亲爱的宗亲,谁说我们王氏家族一般散沙不讲亲情?谁说我们缺乏统一意志办不成大事?让这些流言蜚语统统见鬼去吧!让我们在崇宗敬祖、弘扬家族文化的共同旗帜下,扭成一股绳,施义举、积善德、留芳名吧!我相信,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宗祠一定能如期建成,我们的梦想一定会成为现实。在宗祠落成之日,让我们再相会,共同见证我们家族事业辉煌灿烂的历史时刻!到那时,列祖列宗的英灵将会如撑天大伞护佑着为宗祠出资出力的每一位王氏子孙,特别是为宗祠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王氏宗亲将会名垂青史,他的功德将被后人永远铭记。
最后祝我们王氏家族:人文蔚起!瓜瓞绵延!达官层出!富贵伸显!千秋鼎盛!万代昌隆!祝在场的各位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阳新王氏宗亲联谊会 会长:王义宽
2016年6月12日
阳新王氏起源概述
王能才 王勇 整理
阳新王氏起源于黄帝姬轩辕氏属姬姓之王,出自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其子宗敬家于平阳因氏王氏,其后裔在秦汉时由王离之子元公、威公分为琅琊、太原二望。
元公始迁山东琅琊皋虞(今山东即墨东北方),元公四世孙吉公迁山东临沂县都乡南仁里,琛公后裔迁江州德安爱民乡土塘村锹溪庄为江左锹溪王氏。此派始于隋唐,盛于唐宋,唐太和元年始修四十字派语之后于同治丁卯岁合修大成谱续编四十字派语。
中唐时期,瓘文公有二十个君字辈的五世孙,其中有八个君字辈(君湘、君甫、君济、君朋、君权、君津、君浅、君涌)的后裔先后有十三支迁入阳新境内定居落业并在兴国州富川门蔡家径建有一所阳新王氏公所和蛟溪祠、槐泉祠、云泉祠、王文祠、王曙祠、清夫祠、忠孝堂、王英祠、景春祠、下王祠、界首祠等十一个宗祠,后王氏会所被阳新棉花公司征用并被棉花公司出卖。另有一支太原王氏威公的后裔良猷公于公元1567年由安徽省休宁县率口村迁兴国州阳辛镇复迁阳新兴国彭山垴落业。
君湘公的后裔于公元 年由江西德安锹溪迁阳新三溪泉口畈坳上王复坳庄定居落业。
君甫公二十一世孙益昌公于公元1480年由江西吉安迁阳新大王王益昌村益昌庄定居落业。后有一支迁大冶虎头庄。
君甫公十八世孙贵才、贵贤二公由江西迁阳新县(兴国富川)蔡家径居住,共槐泉祠,贵贤之子全长迁富池。
君甫公二十五世孙宙远公于清道光年间由江西瑞昌南义镇王家垅迁木港镇贺洞村下漆湾(3户14人男7人),后宙远公之子洪植公于清道光年间由下漆湾携子迁木港镇漆祠村王坳庄定居(6户28人男15人)。
君甫公二十六世孙洪福公于清康熙初由江西瑞昌南义镇北山庄迁富池镇封山洞大岭下居住(8户42人男25人)。
君济公四世孙令会公于宋建隆年间(公元961年)由江西德安吴山乡三万庄迁湖北武昌府兴国州永兴县(现阳新县)硖山复迁王师山(今木港王子山庄)定居,为槐泉祠落业祖。
第二支:君济公支下令会公十一世孙志公于公元1326年由木港槐泉祠王子山庄迁长乐乡辛安里浮屠街口白云山下太屋庄定居。于同治七年(戊辰年公元1868年)建祠,志公为云泉祠落业祖。
第三支:君济公六世孙质公于1165年退隐湖北武昌府兴国州阳辛镇定居,为东源王文祠始祖之一。
第四支:君济公支下令念公十世孙承哉公携子如隆公从江西德安三万王家先迁石鼓后迁徙阳辛镇河南畈月山梅定居,为王文庄始祖。
如隆公之子思通公于公元1412年迁永福里东源横溪王文庄定居,与质公后裔共建东源王文祠。
第五支:君济支下令念公十三世孙翰公大约于公元1443年携次子永海、三子永忠由蕲州迁入兴邑下山矶(王曙村)定居,为富池王曙祠落业祖。
第六支:君济支下令金公十二世孙肖鸾公于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由江苏南京迁兴国州富川门居住二十一年后复迁阳新排市北溪庄落业,共槐泉祠。
第七支:君济公支下令全公后裔由四川省海阳县迁湖北省兴国州夏园坊油榨铺庄(木港镇田畈村),后外迁。
君朋公十五世孙清夫公,先是由其祖父九六从江西豫璋(南昌)迁居湖北武昌府大冶县灵四里五家畈、林桥后复迁灵五里。清夫公于公元1328年由灵五里迁入兴邑永福里太湖地定居,建有清夫祠。
君朋公后裔由江西迁富池丰山洞。
君朋公后裔由江西瑞昌南义镇王家铺迁木港仓下村。
君朋公后裔于清同治乙丑年由通山洪港镇太田村迁阳新龙港星潭王家畈复迁木港宋山村石浮庄居住。
君朋公后裔由通山洪港镇迁陶港上徐村王道刚庄居住。
君朋公后裔宙城、宙元、宙乾、宙坤兄弟四人于清康熙初由江西瑞昌王家铺潘师垅迁木港镇仓下村仓下湾居住(现有9户46人男丁25人)。
君权公支下:福明公长子公勤公十五世孙洪堂公,于公元1522年由蕲州迁入阳新富池沙村下王庄定居落业。建有富池下王祠。
君权公支下:公勤公另一支后裔,迁入阳新枫林镇定居。
君权公支下:公恪公曾孙正一郎公,于公元1206年由江西丰城县洗莱沟迁入湖北阳新兴国州永章里大王镇大王山妙果洞居住后迁大王山下王崇堍庄定居落业。
君津公九世孙仲浪于公元1129年10月因避兵乱,由江西瑞昌洪一乡蛟溪颜坑迁至湖北兴国州石田山(今木港镇北山村楼下庄),次年,仲浪公再迁兴国州乐平里山口远东冲落业居住。建有蛟溪祠。
第二支 待续
第三支是君津公十一世孙祖珏公于公元1200年由江西瑞昌蛟溪洪一乡颜坑迁兴邑现紫荆山东北抵三溪口界,(现王英水库底定居落业)。后元钰公五世孙升五公携三子于公元1214年由港北庄迁福庆里老丁岩山麓社林畈定居建王英祠,升五公为王英祠祖。
第四支:君津公十九世孙景春公于南宋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由王英祠双蟹口老丁岩下社林畈迁阳新荺山王家老屋庄定居落业,为景春祠祖。
第五支:君津公二十一世孙景昌公于公元1487年,带侄儿茂俊和侄孙崇等由江西瑞昌蛟溪石壁分别迁兴国大冶湖畔永章里父子山下,景昌公居大王镇的港沟庄,茂俊居太子镇王官山,崇公居陶港镇王龙村玉崇庄。共建大王忠孝堂。
第六支君津公二十一世孙受高公裔下惟教公由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镇在头庄迁兴国永章里槐树庄(现名箭楼下),惟恪公于明末由槐树庄迁段家井居住、其后裔迁王泥湾、王克济、大王街,受高公后裔分迁大冶市松山、合二塘、泽林、程潮、黄冈市等地。
第七支君津公后裔由江西迁阳新枫林界首、杨湾,富池丰山村、港下村
君浅的后裔迁富池封山洞,木港仓下村雅福庄,枫林大德甘港庄定居落业。
君涌公后裔自江西德安九井迁丰叶里沿埠头,后迁徙江西武宁等地。
太原王氏威公支下良猷的后裔于公元1567年由安徽省休宁县率口村迁居现阳新富水水库库底,后迁兴国彭山垴。
阳新县王氏槐泉祠令会公源流与人文:
槐泉祠祠祖令会公是江西德安锹溪一派,瓘文公的后裔,君济公的五世孙。令会公晋五十四世祖(令字派)生于五代后唐中叶,于北宋建隆年二年岁次辛酉(公元九六一年)由江西德安县吴山乡三万王家迁居湖北省武昌府永兴县(现阳新县)之硖山复迁王师山,即王子山庄奠居创业,嗣孙昌盛,瓜瓞绵长。其儿孙繁衍近则遍阳新,大冶、蕲春、武穴、鄂州、郧阳,远则徙迁皖、粤、川、陕云贵和侨居世界各地。
令会的儿子世宝字国珍,公倡议持久救乱安定民心,名声闻于朝,当朝皇上赠右将军。深受族中民众敬佩和赞赏。族中后人在祠中立像祠之。
令会的第五代孙有乙二、乙三、乙四、乙五。乙三的第五代孙至义可公生于元至元丁丑(1337年),元季节宣使继避兵火迁于太平寨,复迁本里桃花院距祖居王子山约三里,后改为叫桃花园,义可的第三代孙王本宗后取名叫王本宗庄。2003年统计,该庄有100户530人,男丁268人。两个庄门都属槐泉祠。
乙四即羊和在明朝洪武年间由王子山庄迁居武邑灵五里马桥园,后又迁往灵四里宫台山下羊和庄,现为大冶市灵乡镇大畈村羊和庄建庄立业,羊和公属始迁庄祖。
乙五的第五代孙俊卿,明初期间由王子山庄迁本县三溪镇高桥村凤凰山庄建庄立业。后人有个传奇人物王伯超,从戎从医,一心为民,德行闻名乡里。2003年统计,该村有18户156人,男丁89人。俊卿公属始迁祖,属槐泉祠。
乙二继居子山庄,他有四个儿子应亨、应英、应郁、应周公。应亨、应英二公续居王子山庄。
应郁带三个儿子于元朝大德年间由王子山迁下莲铺为石山庄,应郁为石山庄祖,数年后分为上石山庄和下石山庄,都定居在木港镇排港村,属槐泉祠二庄。据2003年统计,上石山庄有85户448人,男丁247人。下石山庄有65户320人,男丁163人。
应郁的第四代孙纯武由石山庄迁排市镇河北村黄埔坑建庄立业,纯武为庄祖属槐泉祠。2003年统计,该村有36户138人,男丁71人。
应周的孙子彦可由王子山庄迁富川阁外居二十年后,应周公复命三子彦可(行龙十六)携子忠和、信和迁丰叶里沿埠头立业,属槐泉祠。应周的长孙云七由王子山庄迁大冶方四里金山堡落业(现名大冶保安周卜庄)。
应亨的孙子志公、志十七公。志公元朝至正十三年(公元1325年)由王子山庄分迁武昌府兴国州长乐乡辛安里白云山下浮屠街口(现浮屠镇王志村)太屋庄定居,当时属槐泉祠。后建祠,于同治七年戊辰(1868年)取名云泉祠。
应英续居老屋王子山庄,其曾孙祖七公登仕郎元末红巾起义时为避乱迁居大冶金山店建庄立业。祖七为庄祖。
应英的第六代孙有世华、世淙、世庸、世祖。世祖的儿子伯武迁大冶王福一庄(现居鄂州市碧石渡镇大小王福一、二庄)。世华、世淙、世庸续居王子山庄。属槐泉祠。
世淙儿子伯琦、伯琼、伯瑶,伯瑶公后裔待考。伯琼的儿子均弼由木港镇王子山庄迁现名兴国镇南市村王其和庄属槐泉祠庄。2003年统计,有13户98人54丁,庄祖为伯琼。
伯琦号三槐义隐御史漆公檄举义宰委巡捕九年兴国州聘乡饮载修兴国州儒学学堂并捐资,县实中有碑文记载,续居子山庄。伯琦的孙子万绪公号南谷,是位精通儒业通百家的人,生平居家勤俭,训后有方。凡族中人有急难,无不慷慨周济,他的品行千古流芳。他有四子:太善、太志、太值、太任,太善、太志公续居王子山庄。他带三子太值,四子太任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由木港王子山老屋庄迁陈祠村拔茅岺立庄居住。距今(2011年)448年,居住几代后,由于子孙繁衍,人口众多。太值的曾孙邦兴于崇祯末年(公元1640年甲申)由拔茅岺迁西陇村蔡家垅山西王家庄落业,距今367年。属槐泉祠。
太直的第五代孙定嵩率五子于乾隆甲子(1744年)迁居邑北官桥徐家塆下角居不久,旋即迁居官桥俞家坪后取名王家坪为庄名,距今267年,定嵩公为庄祖,属槐泉祠。据2003年记载,该庄有44户215人111丁。
太任的长子见官居拔茅岺庄,二子见极、三子见卿,分先后由拨茅岺庄迁陈祠王可垅建庄立业,见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庚子)距今年405年,见卿明天啓元年(1621辛酉)距今384年,属槐泉祠。见卿的后裔定链主持修建了第一个槐泉祠堂,并主持修订了第一届家谱。立庄祖为见极见卿。截止2003年,有26户137人74丁。
见官在拨茅岺居数十年由于人口众多,他的长孙邦师带六子:长子定选、三子定云、四子定尊、五子定试、六子定雍、七子定典,于康熙年间由拔茅岺返迁王子山庄称王子山六房。见官的第四代孙定准带五子于雍正年间由拨茅岺庄返迁王子山庄,称王子山五房。属槐泉祠。
彦荣次子以原裔孙由王子山迁木港镇排港村六山立庄,军垦农场王子垅立庄,有2户10人6丁。属槐泉祠。
世庸有四子伯珨,伯辅、伯伦、伯权。伯珨奠居王子山。
伯珨五子均佑于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10年)由木港镇王子庄迁居(原仁义礼段家泉)陈祠村王槐泉立庄,距今525年,均佑为庄祖,属槐泉祠。2003年统计,有30户171人98丁。
伯辅伯权后裔由子山庄迁兴国镇彭山村杨树湖庄,截止2003年,有15户108人55丁。迁王家垅庄,兴国镇滑石村滑石庄。伯伦后裔孙由子山庄迁王兴德庄(燕窝地),属槐泉祠。
君济五代孙令金先由江西德安三万始迁江西吉水县富镇,其裔孙(王祎等)相继分迁浙江义乌、金华等地,继而(开禧,开绅公)分迁南京市南城后于正德年间由裔孙肖彎公一支移居湖北阳新县(原兴国州)城富川门居二十一年,因遭“回禄”之变而迁该县排市镇北溪定居落业,后人祖令金的裔孙肖彎的北溪庄跟槐泉祠共祠。该庄有15户60人32丁。
君甫裔孙元良,元良之孙贵才、贵贤二公由江西迁湖北阳新县(原兴国州富川)蔡家径居住,有3户10人6丁,所属槐泉祠。
还有伯珨、伯辅、伯伦、伯权裔孙由王子山迁出十个小庄,都属令会公裔孙槐泉祠,共有28个庄。
二.祠堂家训
槐泉祠堂修建于清朝雍正十年壬子(公元1732年)由拔茅岭庄南谷公六世孙定琏公主持修建。建成后当朝阳新县刘县令赠匾《蓝田施亭》,让槐泉生晖。建祠以前所属江西蛟溪祠,建祠后定琏公于乾隆元年丙辰(公元1736年)始于王槐泉祠内合吴楚十数郡邑历时三年于清朝乾隆三年戌午(公元1738年)竣工在祠。第一届大成谱订为堂号张信堂.第二届谱乾隆五九年甲寅公元1794年。第三届道光九年乙丑(公元1829年)。第四届同冶乙丑四年(公元1865年)。第五届清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第六届民国六年丁已(公元1917年)。第七届民国二十九年庚辰(1940年)。
第八届(公元1988年)。第九届于2003年于阳新县城。
本祠共续修宗谱九届。
为了教育后人,族中先辈在立家训家规上与时俱进,具有现实指导作用。摘录如下:
旧族规家训:
凡为子者,必善事父母。服劳奉养,无缺略,无怠慢,不冲撞,不执拗,有病请医调治,身后葬祭盡礼,可谓今之孝者矣。
教子必须择师,不得冒昧从遊,使子弟无所矜式。若已经选择延为师长,分尊等为师兄,極当隆重,不可亵慢。
凡人之一身贵于勤俭,勤则生财之源,俭则节财之流,能勤能俭,庶幾用可足,而畜积有资矣。
人生贵立品,品行不端,虽富贵而人终鄙之,品行克端,虽贫贱而人究重之。
新家规:
敬宗收族,家规之綱;保家卫国,巩固国防;
遵纪守法,世代发扬;尊老爱幼,和睦邻邦;
善事父母,三纲五常;生儿育女,平等一样;
忤逆子弟,敢管教养;忠孝名烈,传承褒扬;
信誉为本,忌丧天良;续谱之举,祖规勿忘;
铭记圣谕,锤范昭彰;泱泱家族,永铸辉煌!
新家训:
敦穆孝悌,厚亲睦族;长幼尊卑,遵循义礼;
耕读为本,务必勤奋;广行善德,福荫子孙;
富勿奢侈,贫勿卑靡;患难相恤,惩恶扬善;
争强好胜,祸端之根;严守国法,待人以量;
和睦家庭,财兴业旺;少当努力,老则益壯;
养儿赡老,祖塜常照;民族团结,国兴家昌。
世系字派:
……君、臣、少、师、令,世、知、继、仲、宗,公、汝、延、时、泰,天、元、宇、宙、洪,宣、和、纯、正、直,福、德、永、兴、隆,文、武、全、忠、义,贤、能、定、有、功